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21543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第三节.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流动,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一、经济目标1、股东利益理论:以股东利益为主安排各项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了“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近几年,随着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继上市以及人们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体制认识的深化,大多数商业银行纷纷将财务管理目标由原来的“利润最大化”调整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逐步确立,对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从银行的产权关系的角度来看,“股东价值
2、最大化”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运作的产权基础,充分考虑了银行出资者的合理要求,维护了出资者的利益;从银行效益角度来看,“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够真实体现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要求,有利于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和经营业绩考核,将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紧紧围绕“效益”来展开,从而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银行的利益相关者方面看,坚持“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协调客户、股东、员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合理保障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二、社会目标理论:认为公司发展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结果1、社会利益
3、理论:商业银行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统一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个人和群体,也包括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与相应的报酬和补偿。2、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必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保护、并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自觉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贯彻到经营活动中。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选择1、社会利益优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否定了
4、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的认为只有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传统观点,确定了企业公司治理的主体由股东转变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相应地公司治理的原则也由股东单边治理转向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其本身是对传统企业理论中“股东至上主义”逻辑的反叛。它塑造了一种新的“所有权观”。在这里,“所有权”是可以不断分解和重组的“权利束”。任何有利于公司财富增长的投资者,包括物质资产投入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都可以确认为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即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应该是多元的,是各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关系
5、的一种平衡。应该说,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更贴近现实。当然,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并非是一种完美的治理模式。有学者认为,让高级经理们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任。事实上,这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种误解。共同治理模式要求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但这是机会的均等,而不是权力的平均化2、双重目标的优化选择任何一个企业,选择公司治理模式都不能随意而为,它要受到股权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股权过于集中,且市场发育程度远低于英、美两国,因此更适合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6、选择共同治理模式可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3、优化选择的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