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ID:9014413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上传者:U-5734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_第1页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_第2页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_第3页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_第4页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感英语学院团委张晶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高等院校管理实践,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也要依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让“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建设和谐高校文化的主旋律,促进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客观行为文化等各方面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提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文化“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通过阅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笔者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高等院校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6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之我见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环境的综合(彭志荣,2008)。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促进和谐高校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实力的充分体现。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依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同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在完善基础建设、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创建积极健康、有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师生提供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开放型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客观行为文化三个领域。(一)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我们日常能都见到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住宿条件和图书馆藏资料等等。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要在完善教学与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关注校园物质环境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审美观的有机结合。(二)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6 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是考察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高等院校多年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个人品德。在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树立起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是要利用校园和社会各种传播媒介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高校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弘扬正气,表彰先进。二是对师生中间自发的舆论做出科学合理的引导。三是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对广大学生的凝聚作用,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工作和生活。(三)和谐的校园客观行为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的客观行为文化主要是指用来约束师生行为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行为准则。高校不仅要有优良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严格的纪律,良好的秩序,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健康、文明的风尚。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精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确立自己的唯物史观并由此建立自己的学说思想时,他们基于的出发点就是“人”(阎钢,2006)。以人为本是相信人的发展性,高等教育需要以人为本,结合个体特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6 办学理念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积淀,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一种价值评判。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高校的办学理念会逐渐形成一种自我激励性的治校治学理念,它是高校长期以来办学的传统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同时它也表现为高校的一种治校治学的校训。对于高校领导来说,它是一种办学的价值方向定位;对于高校教职员工来说,它是一种治学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种自强、自勉的格言。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力量、深化高校文化层次、面向世界、服务社会。(二)全面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规划全面是指各个方面均得到发展,既要重视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打造学校专业品牌。1、以提升能力技能为导向夯实专业水平。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类院校,专业教育水平高低是高校生存的硬指标,生命线。2、攀登学术高峰。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是向学术研究型转变,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基础,严谨治学、与时俱进,追求学术创新才是高效发展的推进器。对于高校而言,学术人才也是稀缺资源,要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对外深造交流。3、面向世界,服务社会。6 高校要坚持对外开放,勇敢走向社会这个更广泛的舞台,全方位、高层次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坚持高校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理念,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地,走出象牙塔,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用我们精湛的专业特色服务企事业单位,争认同、创品牌。(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协调的发展理念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实施科学决策,强化成本核算和效益理念,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依赖于高校各部门工作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使得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协调发展,确保管理体制在数量与质量、规模与速度等合理统一。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需要人事部门以及各基层部门单位做好人才“求、育、用、留”四阶段工作,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用科学的规划培养人,用和谐的人际留住人,以保证我们在软环境和硬环境齐头并进,带动高校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在于高校物质、精神和客观行为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等院校整体实力的增强,做外语类院校办学模式的引领者。以上都是笔者阅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所获感受。6 参考书目:[1]彭志荣,《围绕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高校》,《中国青年研究》[J],2008(8):98-100[2]阎钢,《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精神》,《毛泽东思想研究》[J],2006(3):104-107[3]欧阳超,《“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内涵探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2006(1)[4]冷溶,《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