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13799
大小:65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4-14
《历史必修第一至四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复习试题第Ⅰ卷(选择题)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
2、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4.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5.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
3、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7、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8.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D.保证
4、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9、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核心是A.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权力的高度集中1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
5、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1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1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
6、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6.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
7、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8、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②东汉设尚书台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9、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2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
8、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