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蛇”-字的成语

包含-”蛇”-字的成语

ID:901115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包含-”蛇”-字的成语_第1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_第2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_第3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包含-”蛇”-字的成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含-”蛇”-字的成语.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1▲杯弓蛇影△bēigōngshéyǐng△典故: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例子:金玦厖凉含隐痛,~负奇冤。(清·黄遵宪《感事》诗)2▲笔走龙蛇△bǐzǒulóngshé△典故: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例子:秀才肖王宾

2、胸藏锦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3▲拨草寻蛇△bōcǎoxúnshé△典故: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例子: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第十二回)4▲春蚓秋蛇△chūnyǐnqiūshé△典故: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例子: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5▲打草惊蛇△dǎcǎojīngshé△典故: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

3、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例子: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6▲打蛇打七寸△dǎshédǎqīcùn△典故: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例子:但做事也要“~”才妙,你先生请上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7▲斗折蛇行△dǒuzhéshéxíng△典故: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飞鸟惊蛇△fēiniǎojīngshé△典故:像飞鸟入林,受惊

4、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9▲封豕长蛇△fēngshǐchángshé△典故: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例子: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荐食上国。(鲁迅《集外集拾遗·破恶声论》)10▲佛口蛇心△fókǒushéxīn△典故: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5、例子: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11▲蝮蛇螫手,壮士解腕△fùshéshìshǒu,zhuàngshìjiěwàn△典故: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出处:《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壮士解其腕。”△例子:~,英雄作事不顾小名小义,今贪能容之虚名,受诛夷之实祸,还恐噬脐无及。(《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12▲虎头蛇尾△hǔtóushéwěi△典故: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

6、》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例子: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13▲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zú△典故: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例子: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14▲惊蛇入草△jīngshérùcǎo△典故: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出处:《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7、”△例子: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15▲灵蛇之珠△língshézhīzhū△典故: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出处:《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例子: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三国魏·曹植《与汤德祖书》)16▲龙蛇飞动△lóngshéfēidòng△典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