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06411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人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人骨的人类学鉴定和三维容貌复原魏东林雪川(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契丹原来是东部鲜卑的一支。公元344年,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攻破宇文部,契丹遂从鲜卑族中分裂出来。后游牧与潢河与土河一带。在唐朝初年,契丹人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北方草原突厥称雄,契丹酋长就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酋长窟哥率部内属,唐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
2、47)改国号为大辽。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1218年为蒙古所灭。后契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契丹”民族从此消逝。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
3、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2003年,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再一次将已逝千年的契丹文化重新收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2003年3月10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毛道苏木吐尔基山采石场
4、在炸石作业时意外发现一处大型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通辽市文博部门组成吐尔基山考古队,从3月21日开始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保存完整,未被盗扰。基本形制为单室单墓道。墓道长约40米,天井面积约20平方米。墓门被一块直径约2米的红褐色巨石封堵,封门石之后有一扇对开木门,门上有6排共18个铜鎏金门钉及铁锁。墓室面积约10余平方米,穹隆顶,四壁有壁画,但绝大部分脱落。残存的内容主要为月亮和太阳的图案,在月亮中绘有桂花树及玉兔,在太阳中绘有三足乌。壁画为墨彩勾勒,线条简单,造型粗犷。墓室的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均有对开木门封闭,门上亦
5、有铜鎏金的门钉。经过50多天现场工作,墓葬里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铜钟、铜铃、牌饰等鎏金铜器、银盒、银筷、单耳八棱金杯、嵌银的漆盒和漆盘,还有两具包银的鎏金马鞍以及大量丝织品等。在墓室的北部发现一具彩绘漆棺,棺板约10厘米厚,整个棺木厚重,是由整棵柏树制成。长度2.3米,宽度1.3米,最高处0.9米,棺椁相套。彩棺以红黑为主色,上面镶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和凤为鎏金。在棺首中间部位开有一小门,带有铜锁,门两侧各镶刻有一个站立的鎏金门卫,着契丹圆领长袍,手持骨朵。彩棺外支有小帐,现仅存支架,上面有丝织品痕迹。彩棺下为须弥座状的
6、彩绘棺床,棺床周边有镂空的栏杆,并悬挂两排铜铃,棺床板上,左右各有一对鎏金的凤。该墓葬未发现墓志。据出土遗物分析,这是一座辽代契丹贵族的石室墓,距今有1000多年。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开棺工作未在发掘现场进行6月初,彩棺从通辽市运回呼和浩特。6月10日,国家文物保护、辽代考古专家以及木质、漆器、丝绸、金属文物保护专家一行6人从北京飞抵呼和浩特。6月12日彩棺开启。棺盖开启之后,研究者发现这是一口双层棺,内棺也是柏木制作而成,长约1.6米,棺盖上有金色的团龙和展翅的凤鸟图案。墓主人仰卧,身体已经腐朽,尸骨上盖有丝绸。由于水浸腐蚀,表层的丝锦织物已经严重
7、腐烂。墓主头戴用金片圈成的冠帽,颈部戴有用红玛瑙、黑水晶和金丝球编成的项链,头部枕有金色木制杌子,将死者的头部高高托起,在其下巴部位,还垫有一个金属托,以起支撑作用。在墓主人的头部,发现了两片尺状的长形金片,上面刻有牡丹团花,其下缀有成串的金流苏。墓主人膝部发现了成串的铜铃,其状若核桃大小。结合棺上众多的铜铃和墓内发现的一具银号角,专家们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应是与祭祀、舞乐有关的女贵族。在棺内,还发现了镂空精致的管形佩饰、形如刀鞘的饰物、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以及由玛瑙、琥珀、银环等物串成的项链。在墓主人的脚旁还发现带有金针银针的针线包以及7个香囊。在
8、棺木和墓主身上发现了大量的水银。2003年8月,内蒙古吐尔基山辽代贵族墓主人的遗骸被运送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