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

ID:9006132

大小:24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4-14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_第1页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_第2页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_第3页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_第4页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回沟古滑坡监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回沟矿井工业广场及西北侧古滑坡监测实施方案山西华晋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一月23目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41.2目的与任务41.3工程概况52、滑坡危岩监测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73、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83.1监测内容83.2监测方法83.3监测年限103.4监测周期103.5监测的等级103.6布设监测工作量104、监测工作实施方案114.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114.2监测基准网施测134.3变形观测点施测144.4深部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154.5地下水动态监测16

2、5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195.1监测数据的整理195.2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19235.3险情预警标准196、人员与设备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7、提交成果资料218、工作数量统计21附图小回沟矿井工业广场及西北侧古滑坡监测点布设示意图(1:1000)231、前言1.1任务由来小回沟煤矿工业场地及西北侧存在古滑坡体,由于受到边坡开挖、卸荷及地下水影响工业广场古滑坡发生蠕滑,工业广场北侧出现多条地裂缝,S316省道南侧出现深宽裂缝。为此,小回沟公司在古滑坡体初步勘查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古滑坡体补充勘查和施工图设计。结合补

3、充勘查成果,小回沟公司组织召开了“小回沟公司选煤厂选址论证会”。根据会议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意见“在滑坡体初步勘察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勘查和综合监测,进一步查明滑坡的成因,综合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总结本次变形原因,预测滑坡影响范围,制定可行的治理方案”要求,结合边坡变形现状,对古滑坡进行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效果监测,获得滑坡体发展变化趋势,确保滑坡体在治理期间及治理后的稳定安全。1.2目的与任务(1)目的通过对地表位移、沉降的监测,从而获得滑坡体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变形原因,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通过抗滑桩、锚杆受力

4、监测,及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检验加固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对滑坡加固的有效性。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期间及治理后安全稳定。(2)任务1) 对滑坡体进行地表、深部位移变形监测。 23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及整体变形趋势,分析滑坡稳定状况。 3) 对滑坡体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与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变形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相关性。 4) 在治理工程实施前及治理工程实施期间监测滑坡体的变形趋势,进行超前预报及必要的预警,确保施工安全。 5)治理工程竣工后对抗滑桩、锚杆内力进行监测,分析内力变化情况。通过监测结果

5、对滑坡体治理效果进行评价。1.3工程概况1.3.1工业广场古滑坡工业广场古滑坡体呈椭圆状扇状分布,上窄下宽,滑动面倾向160°,倾角30°-45°,岩层产状倾向330°-360°,倾角5°-11°,滑动面与岩层倾向相反,属于堆积层滑坡类型的逆层滑坡体。现该古滑坡经过人工开挖及平整,滑坡体外形发生较大改变,除公路北侧保留少部分原滑体外,其余部分均被开挖平整。平整后滑坡体长约550m,东西宽170-450m,平均宽310m。工业广场古滑坡体一般厚4-22.7m,平均厚17.9m,面积21.44万平方米,体积约为383.78

6、万立方米,主滑动方向为160°,属大型中层牵引式自然古滑坡体。根据地质调查和已有资料显示,S316省道北侧古滑坡后缘部分坡壁直立陡峭,成圈椅状构造,基岩直接出露,坡体后部出现平台洼地(见照片3-1),前缘出露部分经过工业广场开挖整平后23基本被掩埋。同时,古滑坡范围内拟建工业场地现已基本开挖成两大平台,第一大平台标高为1138m左右,第二大平台标高为1153m左右(见照片3-2),修有一主干道与省道相连,主干道宽6米左右。平台洼地古滑坡体后缘圈椅状构造后壁裸露基岩照片1-1工业广场古滑坡后缘圈椅状构造1.3.2西北侧古

7、滑坡西北侧古滑坡体呈扇状分布,上窄下宽,滑坡体长约380m,南北宽150-430m,平均宽310m。西北侧古滑坡体一般厚5-26.0m,平均厚14.3m,面积9.23万平方米,体积约为131.99万立方米,主滑动方向为245°,属大型中层牵引式自然古滑坡体。该滑体没有经过较大规模的人工开挖,原始形态保留较完整。古滑坡后缘部分坡壁直立陡峭,成圈椅状构造,基岩直接出露。古滑坡体虽已进行弃土,但依然可辨其中部地形鼓起,形成“大肚子”。同时,古滑坡体治理区两侧各存在一条冲沟,虽然修建省道S316及弃土时对局部冲沟地貌进行过人工

8、填筑等23活动,但从大的地貌单元上依然可以看出其双沟同源痕迹。两侧均有基岩出露,连续稳定。2、监测依据2.1滑坡危岩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精密工程测量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