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

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

ID:9004966

大小:15.6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_第1页
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的思考20111204228周艾文章伊始,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要认清“小红花”的出现最初的意义。不可否认,“小红花”的形式虽然是由联结派的心理学家们诸多试验演变而来,但它确实起到了同强化动物行为一样鼓励幼儿做出积极反应的效果,以简单的奖励作为一种“正强化”,帮助幼儿养成学习中必须的一些良好习惯。在幼儿教育中,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强化手段的运用,往往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产生当下“小红花”的负面影响。“小红花”本应该是出现于一种良好行为发生之后,可是往往老师为了抑制孩子错误的行为,比如为了制止幼儿在课堂的哭泣或者吵闹,就立刻妥协

2、,把“小红花”也奖励给这些孩子,那么在孩子心中就有了不公平的印象,产生的后果就是要么孩子失去了竞争的兴趣,要么就是投机取巧,也模仿前者的错误行径。这里,也正是验证了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榜样刺激、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一应俱全。久而久之,因为老师在应该使用“惩罚”时,却采取了“立竿见影”的“奖励”手段,“小红花”最本真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日渐削弱了,反而成为了徒有其表的“功利性”竞争。在当下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电子文化繁荣的时代里,“小红花”显然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独生子女们日益膨胀的欲望了。笔者也提到曾经老一辈儿的学习生活里,没有被打手心就已经

3、偷着乐了,而如今的孩子们即便在学校为了争得老师的欢心去努力竞争“小红花”,在家里“小红花”的形式早已被盲目的家长们用昂贵的玩具、可口的零食、新潮的电子产品等代替了。家长的这些做法也更加重了笔者提到的“小红花”导致了孩子们强烈“得到欲望”的问题,当他们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知满足,越来越贪婪的时候,殊不知正是自己种下了这样的恶果,并且还未曾意识到它正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孩子对抗家长的武器,并且在家长的无尽溺爱下屡试不爽。在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之下,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终于成功的成为了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枷锁”。“小红花”失去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4、,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了“成人的话语即真理和权威”的印象,孩子们也就失去了探索精神,失去敢于质疑的勇敢精神,失去了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产生为了“得到”去竞争的功利思想。如此,也就有了“命运决定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的恶性循环,孩子成长在一个社会精心提供给他们的缺乏自由的环境里,也就决定了他们自身具备的极强的控制欲和自我个性的缺失,这样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们仿佛在冷水中慢慢被煮沸的青蛙,失去对于外界和自我的反省,也就只能笔者描述的一个故事里几代人在延伸着痛苦和无奈的悲剧。追根溯源,我以为问题的症结不是是否要给“小红花”,而是如何能够正确的给予孩子“小红花”,在给予奖励时

5、,为了更好地实现“正强化”的作用,老师应该尽心尽力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的原则,家长应该板起面孔,限制孩子无限的欲望,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但是惩罚也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要达到最终的效果,我们必须在师生,亲子关系中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沟通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让孩子了解成人内心的底线,张弛有度的行使他的自由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