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

ID:9003470

大小:1.2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_第1页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_第2页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_第3页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_第4页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同济兰台同济首届工科学生1912年,在德国工商界人士的倡导以及中德两国政府和我国工商界人士的支持下,我校的工科教育由德国工程师中国联合会主席、特许工程师贝伦哈尔德×贝伦子(BernhardBerrens)始创。1912年6月,同济工科历史上的第一次开学典型举行,当时仅有机电科一个班级,黄伯樵、刘荫楏、舒震东、曹省之、王道周、朱家骅六名学生,一名教师,一名工厂实习老师,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开始了同济工程教育的百年树人之路。1914年,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20世纪初德国和中国合办的德华特别高等

2、专门学堂被迫停办,30名土木科学生被转至同济,学校专门增设了土木科。1916年首届工科学生毕业,其中土木科有武培明、韩嘉椹、钱廷櫆、胡振声、谭文庆等5名,机电科为黄伯樵、刘荫楏、舒震东、曹省之乐宝琳、沈观宜等8名,共计13名。图1:贝伦子与工学堂首届学生在安装从德国运来机器现场,首届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就获得了十分难得的实践训练机会。图2:贝伦子、工场指导诺斯与工学堂首届学生在机械馆工地上。中国现代化先驱朱家骅1908年,15岁的朱家骅在建校仅两年的同济德文医学堂的招生考试中被录取,进校学习德语,早年

3、参加辛亥革命,跟同学组织名为“中国敢死团”的革命团体。1912年工学堂创建后,朱家骅由德文科转入工科,是首届六名学生之一。就读两年后,受工科教务长贝伦子先生的影响,朱家骅对采矿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贝伦子的介绍,1914年3月赴德自费留学,先到Gelsenkirche盖尔森教堂城之荷兰矿场实习半年,同年10月入柏林矿科大学采矿工程学系攻读。1917年初回国人任职于北京大学,是北大最早的德语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代德语教授,被称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朱家骅被誉为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中国

4、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担过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学术、政府、政党等多项重要职务,与中华民国政局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现代中国甚巨,他也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德关系的重要人物。图3:在同济就读时期的朱家骅(1893-1063)舒震东与“舒式打印机”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商务印书馆选送的中文打字机获得乙等荣誉奖章,此台获奖的中文打字机的发明者便是同济首届工科毕业生舒震东。舒震东1912-1916年就读于我校工科,毕业后就职被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之一的商务印书馆,在前

5、人周厚坤的基础上发明了被称之为“舒式打印机”的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中文打字机。图4:在同济就读时期的舒震东(1893-?),图5:舒震东设计的中文打字机。图6:舒式打字机构造图。图7:舒式打字机实景图。图8:1926年费城世博会的中国馆图9: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实景,左下角为舒式打字机的位置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黄伯樵我校首届工科毕业生黄伯樵自毕业后留学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历任陇海铁路汴洛局总务处长,交通部路政司总务科长,汉口市工务局长,汉口市政委员会委员,上海电报传习所监督,杭州市工务局局长,京沪、

6、沪杭两路铁路局局长,行政院驻沪办事处主任。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任首任市公用局局长。民国25年任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会长。发起「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中国国家铁路公司」等﹐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帮助上海市政府接管上海公用事业各行业。他还是我国第一本德华辞典《德华标准大辞典》的主编。图:在同济就读时期的黄伯樵(1890-1948)图:黄伯樵主编的《德华标准大辞典》图:同济档案馆藏黄伯樵手稿。《机械世界》主编曹省之1949年10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同行的学

7、术性刊物《机械世界》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出版发行,《机械世界》的主编、我校首届工科毕业生曹省之在卷首“机械世界征稿缘起”中指出本刊的主旨是“把关于机械方面的学术,以及各种新的智识,新的发明和有趣的报道新闻等,介绍给工程界和对于兴办实业有兴趣的同志们”。图4:首届工科学生曹省之。中国铁合金先驱杜殿英杜殿英1912年考入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1914年一战爆发,学校被迫关闭,杜殿英与其他同学全部并入同济大学。1916年,杜殿英大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国门兴工业大学机械系,攻得博士学位。上世纪二十

8、年代初学成回到祖国。归国后首任胶济铁路工程司司长,其间对该路的机务工作进行了多项改造,后任北宁铁路皇姑屯机厂厂长兼唐山材料厂厂长,对当时的东北铁路交通发展贡献颇大。随后在铁道部门工作,对我国铁路网总体筹划尤著劳绩。1935年,杜殿英回母校同济大学任教务长。抗战爆发后,任筹建中的江西钨铁厂厂长,负责钨铁厂的筹建工作。抗战期间,杜殿英被业内人士推为中国铁合金先驱之一,先后任国民政府“国家工业处”处长、“全国高普考试”典试委员。第一代留学博士经济学家沈观宜同济工科第一届毕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