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95769
大小:11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使用现状及相关对策的调研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使用现状及相关对策的调研与思考——以兰溪地区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陈碧翠孙婧【摘要】近年来,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使用造成危害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频频发生,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兰溪地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违法使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及反馈,用以提升消费者对非食用物质的重视,同时可为相关部门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提供参考。【关键字】非食用物质;使用现状;相关对策;调研;思考0引言非食用物质是指制作食品时加入了国家法律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2、、防腐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物质。近几年来,随着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添加事件等的曝光,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2011年6月,卫生部重新汇总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同时公布相应检测方法。除此之外,也曾在2011年3月1日明确公布的47种非食用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为了及时发现关于非食用物质使用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政府、企业、相关部门改进各自工作措施,确保非食用物质的专项整治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我们对兰溪地区居民就非食用物质的违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
3、剖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为构建一个食品安全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1调查方法及内容1.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兰溪居民,采取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计发放问卷1050份,有效回收1025份,有效率为97.62%。其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按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8.30%,高中学历的占31.32%,初中学历的占20.49%,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19.89%,其中调查对象涉及个体户、学生、私营业主、机关人员、工人、农民等。此外,在调查问卷中,为更好地了解非食用物质的违规使用现状,我们将部分题目设计为不定项选择题。在数据处理上,我们将特定选项份数除
4、以被调查总选项数,得出百分比,从中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合理,调查内容丰富详实。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现状调查,即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违规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2)关注度调查,即消费者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违规使用情况的关注度的调查分析。(3)原因分析,即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对含非食用物质的问题食品不断出现的原因分析。(4)应对措施调查,即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对打击非食用物质的违法添加和滥用现象所采取的措施调查。(5)样本的构成调查,即抽样样本的性别、职业、学历方面的构成情况调查。2调查结果与分析2.
5、1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违规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2.1.1对含非食用物质的问题食品的现状分析图1对含非食用物质的问题食品的现状分析由图1可看出,42%的居民遇到过买到含非食用物质的食品;33%的居民基本上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19%的居民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只有6%的居民从来没有遇到买到非食用物质的问题食品。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含非食用物质的问题食品在市场中的违规使用情况比较严峻,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及广大群众的重视。2.1.2居民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违法使用现状的看法图2居民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现状的看法图3不同学历居民对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现状
6、的看法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在受调查人中,有68%的居民认为违规情况严重,20%的认为较少发现违规现象,但仍有12%的居民对非食用物质的违规使用情况不清楚,这说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通过媒体、报刊等传播途径已经在对非食用物质的曝光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其公开宣传力度及影响力仍有待加强。大多数高中及大专以上人群认为非食用物质使用现状较为严重,而小学及以下人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可见年龄较小的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我们需加强对这一年龄段人群关于非食用物质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2居民对非食用物质违规使用情况的关注度的调查分析表1居民所知道的关于非食用物质的
7、违规使用的具体事件非食用物质违规使用的具体事件调查人群非食用物质违规使用的具体事件调查人群三鹿“三聚氰胺”事件22.15%双汇“瘦肉精”事件21.76%上海盛禄“染色馒头”事件17.36%广东加墨汁“毒粉条”事件8.42%肯德基“苏丹红”事件17.62%沈阳“有毒豆芽”事件12.69%由表1可以看出,居民对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较为熟悉,而对广东加墨汁“毒粉条”事件、沈阳“有毒豆芽”事件、上海盛禄“染色馒头”事件较为陌生。由此可知,消费者对以往发生的有关非食用物质的事故较为熟悉,对近来发生的却缺乏了解,说明消费者对非食
8、用物质的关注度不够,在获取相关信息时也不够及时。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