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三字经

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三字经

ID:8991929

大小:1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三字经_第1页
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三字经_第2页
资源描述:

《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三字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儋州市国学班讲义之一千古奇书《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的启蒙教材,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历来被学者称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简单地说,就是读通《三字经》,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一般认为是宋代学者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号深宁居士,南宋淳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版本后人多有增删,三百来句,一千多字,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立身扬名?《三字经》提供了最为精到的妙言警句。《三字经》和《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龙文鞭影》、《小儿语》、《幼学

2、琼林》、《五字经》,统称八部蒙书,自古以来是中国家庭必备的启蒙基础教本,是与中国人的本命休戚相关的诵读之声。据了解,世界各国已成立59间孔子学府学习中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被称为“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刻在联合国的基柱石上。一、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三字经》从内容上来看,《三字经》有六个部分:一、讲教与学的重要性;二、讲礼仪规范;三、介绍天象、四时、五谷、六畜等基本名物;四、介绍《小学》、《四书》、“五子”、“六经”等学问常识;五、介绍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华五

3、千年历史的变迁;六、最后介绍历史上发奋读书、终成大器的人物故事。书中宣传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道德观念,鼓励人们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在今天,这些思想也有其积极意义。二、《三字经》几个主要观点1、人性论《三字经》开篇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儒家主流派孔子、孟子观点,认为性善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强调了内心的道德修养。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后来性情的差异,在于后天所处的环境和熏染不同。所以,每个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扩充和发展“善端”。因为后天的恶习可以改变人

4、的善性。然而苟子,就是韩非子、李斯的老师,主张“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也伪也”。人生下来其性情就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如人的食色、喜怒、欲望等。但他也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三字经》又说:“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后天教育与孩子心志,性情健康发展的关系,“不教”或教育不当的后果。而“教之道,贵以专”阐明了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孟母故事出自西汉《烈女传》,孟父早逝,住城效墓地边,见人出殡办葬事,

5、学得很像。后来迁到集市肉铺旁,又学砍肉。最后搬到学校旁,弦歌不绝,书声琅琅。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孟子成了大儒。当然,还有母亲为劝他读书,断机不织布,刺激了他。这里体现一个观点,母亲作为孩子最早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而窦燕山教育,体现了父亲的教法。窦是五代后晋人,出身富贵,恃财傲物,年过三十五仍膝下无子,梦见父亲责骂,乐善好施,疏财仗义,中年得五子,三进士,二举人,五子登科。这和一些眼下的高官的“位子、票子,妃子,房子,车子”不大一样。2、教之法《三字经》说:“养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重点讲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只有家庭教

6、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造就可用之才。“子不学,非所宜”,幼小时如不努力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时怎么能有所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绝伦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做儿女的,从小应该懂得亲近师长和朋友,习待礼节。汉代疏广、疏受两兄弟,在朝廷里当大官,教太子。年老退休回家,皇帝赏了很多金钱。他俩天天办宴请村人吃喝,扶助孤苦老人,流水般花钱。有人劝他们要留点金钱给子孙。他们说,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留下经书,这是子孙安身立命的本钱。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依赖,

7、而不是对财产的依赖,因钱而变懒。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很关心孩子的教育。请名儒李希颜教孩子。李很严,敢揍龙子龙孙。朱很怒,想治李。马皇后规劝,老师按圣人之道教孩子,是为你明朝江山而教,你应尊重老师。从此朱元璋礼遇老师,退休时赐红袍,赏金钱。古人上学,都要向天、地、君、亲、师叩头。3、习礼义《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又说:“月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讲到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有个历史的误会要弄清,这种提法是西汉董仲舒为统治阶级提出来的,因此而“罢默百家,独尊

8、儒家”。孔子提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领导者)有君的样子,做臣(被领导者)有臣的样子;做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有儿子的样子,君臣讲义,父子讲亲,夫妇讲顺,这没有什么错。用几个历史故事来说明。南北朝的吉羽分击鼓救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