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

ID:899109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_第1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_第2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_第3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_第4页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行论释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第四品不放逸第三十六(索达吉堪布讲)第三十六节课思考题329、什么叫做不放逸?它的本体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330、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不放逸?331、《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332、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开

2、始宣讲《善说海》的第四品。《入菩萨行论》第一品中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然后开始宣讲六波罗蜜多。其中布施波罗蜜多在第二品、第三品分别讲了一些,同时在回向品中也讲到了法布施和发愿布施,因此没有单独安立为科判。在获得菩萨戒以后,怎么样趋入菩提呢?首先是讲戒律波罗蜜多,用不放逸和正知正念两品来宣说。接下来就是安忍、精进、静虑、智慧,每一度用一品来阐述,品名也分别叫安忍品、精进品、静虑品、智慧品。首先我们讲戒律度中的第一品第四品不放逸戊一(不放逸)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己一、略说: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恒勤勿懈怠,莫

3、违诸学处。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菩萨,我们依靠七支供等加行、龙猛菩萨或无著菩萨两大传承仪轨来受持菩提心的正行、让自他生起欢喜心的后行,已经获得了非常殊胜的愿行菩提心,从此以后就应当坚定不移地守护菩提心,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并且努力做到恒时不违越菩萨学处。此处的菩提心,是指世俗菩提心,不能舍弃这样的世俗菩提心,是本品宣说的主要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不舍弃呢?就是以不放逸和正知正念不舍弃。不放逸的话,一定要精进不懈怠,不要认为我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以后不用度众生了,天天都是很安闲地坐着,这样并不是菩萨的行为。受了菩萨

4、戒以后,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多考虑众生,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凡是有利于众生的,什么事情都要做,这在下面也会讲到,因此千万不能懈怠!现在世间上的有些人,经常以种种借口来拖延闻思修行,什么“我现在工作很忙”、“我要考试某某论典”、“我现在如何如何”,动不动就想退心。其实学习这部论典的安排,对外面的人来讲是很轻松的——两个月只听15堂课,相比我们学院或任何一个闻思修行的道场,60天只用15个小时,这已经算是非常少了,但仍有些可怜的在家人推三就四。说到他们,我有时候非常悲伤,也非常生气,表面上自认为在学《入行论》、《菩

5、提道次第广论》,学什么呀,这不叫学,只不过是应付而已!所谓真正的学习,就像我们这里,先是法师讲,法师讲完后辅导员讲,辅导员讲完后,下面还要反反复复地讲考、背诵、笔考,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才算是学。但有些人真是特别懒惰,当然,懒惰并不意味着你天天迷迷糊糊地睡懒觉,关于懒惰的定义,过几天还要讲。现在许多人相当的散乱,凡是做一些非法事,他们就非常聪明,有时间也有精力,但是在一个礼拜中听两三堂课,就相当的费劲,经常有种种困难。有时候看这些在家人学佛,真的没有希望了,说实话,他们只不过是应付而已,表面上过关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好好

6、学。真正的学习不应该这样,自己欺骗自己是没有什么用的。当然,这里说的只是部分人,有些人也特别精进,但我觉得没有必要赞叹。如果你们真想修持菩提心,就不要懈怠,同时也不能违背菩萨戒。前面也讲了,按照《虚空藏经》中的观点,利根者要防范十八条堕罪、八十条恶作罪。从肯定或修持的角度来讲,六度四摄、三十七道品等是菩萨应学的学处。不管是应学的学处,还是应遮的学处,菩萨戒律中怎么规定的,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去行持。在“略说”时,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什么叫做不放逸。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学集论》[1]中云:“所谓不放逸,

7、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以此宣讲了不放逸的本体和作用。这是一种新概念,我们经常口头上说“不放逸”,但何为不放逸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不放逸的定义,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具有这种能力的心叫做不放逸。《学集论》中还讲了不放逸的违品——放逸,什么叫做放逸呢?就是自己的三门没有束缚、放任自流,对做善法没有兴趣,造恶业却非常擅长。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已经受持了殊胜的菩提心,从此以后,菩提心的戒律永远也不能损坏,若要做到这一点,必

8、须要以不放逸来摄持,因为不放逸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也说过:“所说一切诸善法,……根本即是不放逸。[2]”因此,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就是依靠不放逸,如果相续中有了不放逸的心态,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会小心谨慎的。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所谓不放逸,就是平时自我监督、自我提醒的一种心。”比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