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

ID:898050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1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2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3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高秘101李明071011212汉宇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唯一的表意文字,也是维系中国人的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和标志。如何评价汉字,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间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自古就存在。说它现实,是因为它与我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等诸多方面有着或深浅、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汉字发展的这几千年里,汉字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呢?一、汉字的产生从现在已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汉字大约产生在四五干年或五六千年以前,当时中国处于私有制已经产生,奴隶社会正在形成的时期。山东大汉口文化遗址出上陶器上有四个刻号,这些刻号专家们一般都认为是原

2、始汉字,虽然尚缺乏它们在记录汉语的更有力的证据。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歧异纷呈,可使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商周的古文字还是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依然能读得懂。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语言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也有它的缺点。从空间上说,甲地人的语言,乙地的人听不到;从时间上看,古人的语言,后人也无法听到。人类社会发展到必须把人们说出来的话、把人类的有声语

3、言记录下来传给异地,留给异时和后代的时候,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汉字的起源出现,给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和光明,创造了光耀千古的灿烂文化。世界上其他一些与汉字同属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例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随同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消亡了;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也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唯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以其非凡卓越的生命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绵延六千年而生生不息,把从远古以来的丰富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记载传承到今天,而且仍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发展下去。在中国几

4、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的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指出:“中国的这种统一”,“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二、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的古文字到现代通行的文字,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表意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的陶符笔画非常简单,最常见的有“、、、、、”等形状,可能是陶器主人或制陶工匠所作的记事符号,结构上多为纵线、横线或两者叠加的十字等,基本上是直线的组合体。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5、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形体上已经超越了原始图画文字的阶段,尽管有些象形字仍有图画的痕迹,但更多的已演变为抽象的文字符号而不是某种动植物的具体图形;从结构上的特点来看,因为甲骨文是用刻刀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所以笔画普遍细而直,多用直笔、方笔,基本上仍属于直线的组合体,春秋时期出现的大篆,其字形比金文更为严整,字体宽舒古朴,象形图画因素基本消失,向线条化、抽象化的文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篆的结构接近秦代的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在汉字发展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秦统一后,鉴于各地字体差异带来的交流上的困难,在丞相李斯等的倡议下,秦始皇下令以秦国文字为标准,进行了全国范围

6、的文字统一改革,废除了各地的异体字,以中央政府规定的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这就是“秦篆”。秦代的小篆较之先前的古文字,在形体上比大篆简单,结构上比金文整齐,字形略呈长方形,上密下疏,线条匀称,婉转圆润,在写法上有较严格的规范,它在基本消除了文字异形现象的同时,也为后来汉字向方块字形的演变确定了方向。因此,统一的秦篆是汉字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到了汉朝,产生了一种简单而便于书写的新字体——隶书。汉代的隶书与秦篆相比,最主要的是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化繁为简,在构字上将繁琐复杂的字体结构简化为简洁的字体结构;二是变曲为直,在笔画上将圆转的曲线变为易于书写的直

7、线和方折;三是改长为扁,在字形上将纵向的长形结构改为横向的扁方形结构。以此一系列变化为转折点,汉隶初步完成了汉字由线条化向笔画化的过渡,也基本奠定了方块式字体外形的大致格局。汉隶发展到东汉末、三国时期,逐渐出现了向楷体过渡的倾向,形成了一种比早期汉隶更为规整的楷法隶书,因其介于隶楷之间,被称为“今隶”或“楷隶”,东汉后的魏碑,其字形最能体现隶书向楷体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其后的汉字在结构上更加方正严整,笔画上更加平直遒劲,最后演变为一种新的字体——正楷。唐以后,楷书既是用以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