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

ID:8966897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3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_第1页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_第2页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_第3页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_第4页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6届材料议论文——白岩松回母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10=50分)2003年白岩松回母校北京广播学院参加45周年校庆,一进校门师弟师妹们便争着与他合影,请他签名。对此,他说:“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其实,白岩松遇到的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怀疑的目光和质疑的问题高二1班刘漫卿现在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词,叫“脑残粉”,意思是对于名人的极度痴迷和疯狂追求,失去个人理智,对名人的言行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推崇。材

2、料中北京广播学院的举动我们无妨说是一种“粉丝行为”,“签名”“合影”已有了一丝崇拜、追捧的性质。白岩松是主持人,在广院门口的追捧让人认为他是明星也不为过。但是,严格来说,作为新闻记者的白岩松并非与影视明星同类的名人,虽然二者都从属于广义上的传媒领域,性质却相差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新闻注重严谨,而娱乐力求包装。新闻求真相,娱乐博卖点。新闻的严谨要求新闻从事者的严谨,遇到事情、权威时不能是盲从、盲动、盲信、盲争,而是通过质疑来拨开事情的真相,那是有一种使命感的。柴静曾说:“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

3、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而这探寻,便是质疑的一个过程。同样,新闻的严谨也要求着培养无数新闻从事者的北京广播学院的严谨,那些学子们以后都有可能走上白岩松的道路,白岩松在母校说出这样一番话,对于学弟学妹来说无疑是一种指引。他们今日对名人们权威们的盲从偏信,很可能就是他们日后分析新闻事件时发问无力立场模糊的先兆。而新闻人的质疑之“疑”从何来呢?材料中提到“质疑”和“怀疑”,第二个字都是“疑”,都要提出疑问,第一个字不同,表明了提出问题的前提不同。怀疑是跟信任相对的,多侧重于主观的判断;而质疑与客观的事实相联

4、系的。从提出问题的方式来看,质疑比怀疑多了一丝批判的意味,多了一丝敢于说出口,敢于挑战权威的意味,所以材料中所提的是质疑的是说出口的问题,而怀疑的是独自凭感觉藏在身体里的目光。从这个方面看,怀疑是质疑的基础,得先有个怀疑的主观判断,才会根据判断寻找客观事实的论证,从而发现事情真相。因此,于新闻人而言,质疑并不是漫天发问,不是盲目争执,不是心怀恶意的刁难,而是客观冷静对事件真相的追寻,对各种思想的深入探询,对不合理事件的理性批评,正如白岩松在动车事故后对铁道部发言人的质疑,正如柴静对于华南虎照事件的质疑。诚然,怀疑的目光和质疑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新闻”这一特殊

5、的行业,在我看来,拥有怀疑的目光和质疑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也是有着指引和帮助的。从学习方面看,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科目,从而得出创新;从哲学方面看,他能让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以增加,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需要拥有怀疑的目光和质疑的问题,才能拥有独立的精神,不人云亦云,在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不盲目的崇拜与不理性的质问高二2班崔羽涵我不知道白岩松老师这番话是否意味着他希望自己被质疑、被否认。说实话,我不太赞1同这位老师说的话,那些合影签名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盲目崇拜的脑残粉,其实也有真心认同他的吧。我不认为合影签名就代表着盲目,而

6、质疑的提问就代表着理性。白岩松老师是新闻评论人,若想要了解他的思想是相对容易一些的,如果有了解,自然就算不得盲目崇拜了。白岩松老师如何能因学生对他的认可,而感到心寒,又如何能断言这些认同是盲目的。人们在一特定领域内拼搏,总会找一个偶像,或者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作为行为规范,这样也许会让自己以后的路在一定程度上走得容易一些、平坦一些。就像梅西曾以米埃尔为偶像,挺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这样的崇拜想必不能说什么不好吧。而北广的学生呢,谁又能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呢。说回来,本质上合影签名没错吧,如江水般滔滔不绝的崇拜不是更容易诱人努力吗?谁又能断言这是错的呢?曾经

7、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种理论,或者称之为一种主义,即对世界上的一切都要持质疑态度,当然,这是一件挺不错的事,但过了就不好了。我不知道曾经北广的学生是怎样一种情况,但窃以为白岩松老师太过一刀切了。认同便是认同,何必强迫自己刻意去质疑一番呢。崇拜归崇拜,又不是不能提问,有不明白自然要问,但大家可以坐下来和和气气的讨论一下,为何一定要针锋相对,搞得像找碴一样呢。我所谓的“不理性的质问”,便是不以求知为目的的找碴,只是质问一番来显示自己的个性与头脑。这样的质问只是糖纸包裹着的石头,看着很积极,其实还是挺阴暗的,跟理性什么的根本不沾边嘛。言而总之,崇拜不一定就代表盲目,质

8、问也不一定就代表着理性。签名也好,质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