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53216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新世纪韩国影视美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世纪韩国影视美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韩国自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政策以来,力争把韩国文化以商业化形式推向世界,在它所有国际化的文化产业中,影视剧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韩国影视剧受众意识很强,注重对受众接受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文化针对性。因为这不仅影响到作品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程度,同时也对影视作品的再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法国象征派诗人瓦莱利在他的文章当中引证的那句格言:“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的铁的规律。”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对部分受众群体产生审美影响,同时
2、它也应该具有更为普世的价值观,从艺术上说,它需要精神上的升华进而实现对大多数人产生价值影响的可能性;从商业角度上说,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作品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韩国影视作品能够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正是源于这种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针对性的商业运作策略,即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深入分析中国当代观众的审美特征,尤其是对作为受众主体的中国青年群体的深入心理分析。因为韩流的主要传播者集中于青年群体,他们往往会引领潮流,影响“韩流”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因此对群体层级心理的分析也是我们研究“韩流”文化的重要命题。
3、 一、中国青年群体心理与 韩剧审美文化的无缝对接 新世纪以来,中国青年拥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一个文化多元,思想活跃,且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中日益融合的时代,青年人的审美心理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条件下成长与嬗变的。因此,新世纪中国青年群体的审美形态不仅具有一般社会主体审美的共性,还拥有自身的独特性。青年正处于人生最为激烈的年纪,他们的身体素质日趋完善,各种机能也处于充分成熟的高峰阶段,他们感官敏锐,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各种知识、经验和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尤其对于新事物易于产生高峰体验。在当今科技、资
4、讯爆发式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经验扑面而来,“瞬间”“断裂”式心理体验日渐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现代机械复制艺术也日益呈现出惊颤式艺术体验特征。因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总体性规定就是震惊。在本雅明看来,震惊是一种现代体验,它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层出不穷地涌现有关,人们对此缺乏准备,因此产生了震惊”[1]。由此我们可以认定震惊是“现代都市生活无法予夺的特征”[2]。面对现代各类新潮的带有惊颤体验色彩的瞬间艺术,很多人无所适从,很难在第一时间快速接受、消化这种艺术惊颤。就这一点而言,青年群体无疑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追新逐
5、异、张扬个性,高比例地拥有这种消化能力。 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对于瞬间艺术的快餐式需求为文化经济开辟出新的商机,同时对于惊颤体验的审美需求、消化能力的群体分析显得极为重要,它能指导生产者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活动。文化消费作为消费主义最为重要的一环表现得尤其明显,只有寻找到对应群体才能使文化消费活动得以达成。韩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只有在对应群体的消费过程中才能使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最大化。而青年群体无疑是其最好的一个接受群体,二者间在审美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比如想象生活方式的内在关联性。青年群体因
6、生理年龄的关系更为关注爱情、婚姻、家庭、浪漫等关键词,他们对未来的浪漫情怀、美好幻想在与时间的对峙中不断破灭,但内心的期盼却与日俱增,于是艺术上怀旧式的精神弥合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而韩剧无疑是这一精神弥合的最好填补品。韩剧多数以亲情、爱情、友情作为主题,极大迎合了青年人的浪漫情怀与爱情想象。韩剧中的爱情带有较强的乌托邦色彩,它经常超越现实生活中难以逾越的阶级与门第观念,男女主人公能够超越身份地位、工作优劣、出身背景等问题,表现出“为爱而爱”的纯艺术爱情观。同时家庭伦理秩序也表现出难得的完整与健康,比如《澡堂老板家的男
7、人》等,它令人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暂时忘却现代社会家庭伦理秩序的崩败,其温馨的精神气质也与普遍具有人文精神的青年群体内在暗合。 同时对现代时尚元素追求的共通性方面。韩剧融入了当下最为典型的时尚元素,在郎才女貌的传统模式与现代都市?潘磕嫦?女神的传奇模式中,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观念进行巧妙嫁接。加之服饰的优雅美观,俊男靓女的演员阵容,贵族化的生活方式等,这种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的审美定位轻易地捕获了中国青年人。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场争夺审美定位权的斗争。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韩剧全面获胜,不仅韩剧中的人物装扮受到青年群体的追捧,
8、甚至唯美的镜头画面,悠扬婉转的背景音乐,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等,都刺激着青年人的审美视觉,使其形成一种内在契合与外在整合。 二、偶像崇拜心理与偶像塑造的功能性互动关系 青年人在寻找自身价值、探寻社会定位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实现自我评价,并与理想中的自己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在这样的心理活动下,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来与自身进行对比,或者有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