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

ID:892458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2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_第1页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_第2页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_第3页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_第4页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解读——鲁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回归生活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门课在原有课程(包括品德课、社会课等)基础上锁作出的改革,最主要的(或根本的)表现在哪里?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编写者之一鲁洁教授的回答是:“回归生活”。一.回归生活:理解标准的基本线索“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遗忘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所反对的是: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等教育。应该说:‘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哥们课程共同最求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在以往的中小学教育和课程中

2、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教育与课程在一个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是我们课程所醉熏的理念,什么是“回归生活”?它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我们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即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回归生活”也就是回到这个本源中去。正是基于从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我们的课程标准是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建构的,改变了过去学科的逻辑体系。“品德与生活”是按照儿童的几个方面的生活构建的,它们分

3、别是:健康、安全的,愉快、积极的,负责、有爱心的以及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品德与生活”也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构建的,它们分别是:我们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家乡)、我是中国人以及走近世界。这些都不是从学科概念中推导出来的。总之教材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的,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二)课程是为了生活设置这两门课时为了什么?它们是什么课?它承担了什么样的教育任务?鲁洁教授的概括是:它们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做了如下的表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委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

4、活动性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纪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如果将本课程的性质做一种过程性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表述,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教育从不同方面促进人的美好生活,学校教育中设置了哥们课程,它们各自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这种“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为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课程,这是它们所要承担的特殊任务。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社会生活”的意义儿童所要学习的是“社会”生活,广义地说人类的生活都是具社会性的生活,社会生活的可以囊括人生活的一切方面。但这里所要表述的是较

5、为狭义的范围,它所指的是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儿童要学习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环境中生活。2.“过”的意义“过”的含义不仅是适应,而且包括超越;不仅是生存(活下来),还包括发展创造。用杜威的话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3.“有道德”的意义儿童所要学习的不是任何一种价值取向的社会生活,而是“有道德”的,是以道德为其价值导向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道德产生于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即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在这种生活活动中,人与人发生各种关系,也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为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才有道德的产生

6、。最初的道德教育也是以生活来示人以德,以生活自身来规范人的行为,而不是道德的说教,灌输道德的戒律。2)道德内在于(社会)生活道德与生活不是“两张皮”。可以说,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构成要素,是“生活的构成性规则”。道德是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的需要。应当说美育道德就构成不了人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可能有美好生活的追求。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道德产生于、内在于(社会)生活。人们是为了(社会)生活而构建、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绝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另一方面,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也绝离不开道德和道德的学习。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基本理念,所得出的结论是

7、: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的学习;道德学习的过程必定内在与社会学习过程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和为一门课的主要依据也在此。(三)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过右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样的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学到?标准所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生、改造和推进的过程。“生活”既是本课程目的的归宿,同样也是本课程据此进行的过程和手段。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标准所倡导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