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23965
大小:33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2
《从米价涨跌分析辽东局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米价涨跌分析辽东局势辽东为明朝的九边之首,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辖疆域东到鸭绿江与朝鲜接壤,北过开原、铁岭,南至旅顺口与登州、莱州隔海相望,西至山海关与京师相接。这里自古便是兵家百战之地,明朝政府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夺取全国政权伊始便不惜一切代价营建辽东的军事防御体系,给这一地区注入了诸多的军事色彩。这里的社会经济亦呈现军事经济的特征,任何经济指数的变化都与军事格局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米价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明代辽东地区米粮价格的上涨,对明末辽东时局的变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有明一代,辽东作为军事重镇,其经济发展与军事部署密
2、切相关,经济指数的变化不受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制约,而是以军事格局的变化为首要条件。作为经济发展基本指数的粮食价格的变化,是辽东地区军事格局变化的晴雨表,全面反映了明末辽东战局的变化。全汉昇先生在《明代北边米粮价格的变动》一文中,对明代九边的粮食价格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我们利用其中关于辽东米粟价格列《明代辽东米价变化表》【1】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代辽东的米价自成化十四年(1478)以后呈长期上涨的趋势。正统五年(1440),由于“辽东边境丰稔,银一两买米六石十石者”【明英宗实录】是辽东地区的丰收之年,米价较低。到成化十四年(1478)时,“
3、今辽阳城中每银十两止籴米二石五斗”。米价有所上涨,其原因是“贼情紧急”,要增派军队,“恐缺军饷”,采取了“召商上纳”和“发银籴买”的措施。但是,“每官价银一两,作米一石或八斗,尚少人上纳”【明经世文编-辽阳时政疏】两年后,“辽东每岁粮草,以本部运送银及开中引盐于本处收籴,年丰银一两可籴四石。歉则二石,至于边堡或止八九斗者”【明宪宗实录】。这是比较正常的时期,米价回落。直至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正月以前,米价都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此后,兵荒再起,米价略有上涨。“辽东米谷,先年银壹钱可籴五六斗,或三四斗。近因兵荒,斗米值银一钱,而军士月粮一石
4、折银二钱五分,则止实米二斗五升,兵食不足”【明孝宗实录】。嘉靖三十七年(1558)“辽东……今岁比大祲,斗米至价银八钱,民饥死者十八九”【明世宗实录】。第二年,“斗米犹至七钱”【明世宗实录】。这一时期,辽东遭遇较大的灾害,米价上涨,导致第二个米价上涨的高峰。达到1440年米价的6—7倍。隆庆元年(1567)“斗米银二钱”【明穆宗实录】。米价有所回落,至万历三年(1575)“蓟、辽连岁壁稔,斗米直三四分”【明神宗实录】。由于连年丰收,米价迅速回落。万历二十九年(1601)辽东旱灾,“斗米银二钱,小米银一钱”【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六年(1618)
5、涨到“斗值三钱”【明经世文集-答李孟白督饷】。第二年,米价又回落到每石1.6—1.7两。泰昌元年(1620)八月,“辽自用兵以来,米粟踊贵,加以荒旱之余,石米四两,石粟二两”【明光宗实录】。不久,米价涨到每石银7两。天启元年(1621)五、六月,辽东“彻日大雨,河上低湿,兵坐立泥淖中,腿皆生蛆。得升斗粮安置地上,风雨骤至,粮化为沙。斗米价一两二钱”【明熹宗实录】。八月,“广宁斗米八钱”【明熹宗实录】,是正统五年(1440)以来的最高值,也是第三次上涨的高峰。从正统五年到天启元年以后,即15世纪中叶以后大约200年的时间内,辽东米价上涨了9倍多。
6、其间,辽东米价有三次特别上涨的时期,即成化十四年(1478)、嘉靖三十七、三十八年(1558—1559)及天启元年(1621),这三个时期的米价分别是每石银4两、每石银7—8两和每石银12两。这三次米价上涨的高峰呈倍数增长。即第二个高峰是第一个高峰的2倍,第三个高峰是第一个高峰的3倍。根据上述所引史料,三个高峰期皆为灾荒和战事之年,而且战乱所带来的米价变动要大大超过灾荒。根据辽东地区的自然特点,对粮食的需求除米之外,还有粟(小米)。粟价的变化与米价亦有共同之处。现列《明朝后期辽东粟价》【15】如下: 从上表可知,明朝万历初年及其后不到半个世纪的
7、时间里,辽东的粟价上涨近十倍。“辽左僻居关外,北临虏,南临海,仅通一线之路与腹里通衢,有资易以羡补不足者,大径庭也。故岁丰则辽之粟不输于外,其价太贱而伤农;岁凶,则外境之粟不通于辽,其价太贵,而无所资脱也。再遇虏警,有主客数万之集,即斗金不能易一粟。未审司饷者于此如何处也?尝考往牒,如万历元年、万历六年、万历十四年,时值灾荒,米珠薪桂,斗粟银二三钱,有至六七钱者,视今日不啻十倍”【明经世文集-侯给谏奏疏】。辽东地区地处关外,北面是对明朝统治构成绝对威胁的蒙古,东北是明朝本打算“借以挟制蒙古”的女真各部,南面临海,只有山海关一路与内地相通,丰年之
8、时,辽东所产之粟不向外地输送,价格过低,对农民是一种伤害;备灾之年,外地米粟也不与辽东互通,导致米价过高。再加上辽东战事,集结大量的军队,对粮食的需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