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

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

ID:8917705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2

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_第1页
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_第2页
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_第3页
资源描述:

《11到20各数的认识--听课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认识11-20各数》听课感言冬日的清晨是很冷的,但冬日的心情却是火热的,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倾听了我校一年级数学教师XX的《认识1-20各数》这节课,下课铃声早已打响,但李老师精彩的讲课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将自己所听的感悟整理如下: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李老师选择十根小木棒和一捆小木棒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让

2、别人也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摆,有一种探索精神,在这里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1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

3、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

4、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点让我思考了很久。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5个卡片,学号13号,12色水彩笔,16支铅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

5、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而孩子的回答,更加真切的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家有15个筷子”这句话的说出,使得全场老师笑了,但我更深切的感到这个孩子是一个值得可塑性的人才,因为他有数学思维,因为他可以说得更好。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共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

6、,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给了学生一个数的估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节课李老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

7、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   如果说数学是一种美的话,那么李老师今天的讲课可以堪称为这个字,而我也享受到了这种美!能够将教与学巧妙而又恰当的结合起来,是我以后教学工作所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个年轻老师,我没有李老师的经验,但我有像李老师一样的热情和自信,在听了李老师的这

8、堂课中,我将会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去上好未来的每一堂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