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论文—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论文—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论文—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作业的价值问题,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准确实现,影响着课堂信息、考试信息以及教材资料的科学利用,事关应试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 目前,对作业价值的熟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于是产生了违反教育规律的有害做法。例如: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就依借超量的课外作业来补充;为了取得应试中的高分数,频繁地“练兵”、“模拟”考试……这些做法既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熟悉数学作业的价值呢?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
2、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 因此,作业的设置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要适应教材的逻辑结构,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顺利提取脑中的相关知识和有利于巩固、内化学得知识的良好情境。 例1快车、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快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慢车继续行驶1小时,正好行到中点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成都市锦江区1995年毕业试题)。 若
3、就小学的方程知识给出如下解答,那就既不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目标要求,也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教材的逻辑结构。 解设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 列方程得(60×4+4x)÷2=5x 解方程得x=40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60+40)×4=4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若在三类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中出示该题,即使借助成人的帮助也不能得出如下解法,这就超出了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解(1)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几分之几? 11 ─÷(4+1)=─ 210 (2)快车行到相遇点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4、 13 1-─×4=─ 105 (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 60×4÷─=400(千米) 5 1 或60×4÷〔1-─÷(4+1)×4〕=400(千米) 2 但是,若将上面的解法放在分数应用题的加深复习之后,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则既符合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也与教材的逻辑结构相适应。 例2如图(单位:厘米)长方形面积比阴影部分面积多8平方厘米,求图中x的长度(上海市卢湾区1995年小学毕业升学试题)。 (附图%26#123;图%26#125; 题中的“长方形”一词,道明了整个图形的
5、特征,使该题的叙述简单明了,避免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种种猜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回忆运用面积计算公式、相差关系、线段的和差关系,并得出下列解答的良好情境。 解(1)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4×6-8=16(平方厘米) (2)与阴影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6×2=32(平方厘米) (3)图中x=32÷(6-2)=8 答:图中x的长度为8厘米。 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析,达到评价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数学教师要以正确的作业价值观支配作业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以下思想观点: 第
6、一,选择的作业题目要难易适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中,创立了“最近发展区”的新概念。明确指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度的作业动机,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动力。但是,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平行的题目,产生不了不断的心理需要,过难的题目会挫伤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例3选择题。一件工作,假如甲做5小时后,由乙来做,3小时完成;假如乙做9小时后,由甲来做,也是3小时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的比是()(成都市锦江区1995小学毕业试
7、题)。 (1)3∶5(2)3∶1(3)1∶3 该题的难度超过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产生不了应有的认知冲突。因为,在小学知识范围内,即使借助教师的帮助,一般的学生也难以得出下面的转化解法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解法(一):转化成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反比例关系。由题意知,甲、乙都做3小时后所剩的工作量,若由甲完成要2小时完成,若由乙完成要6小时。按照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的关系知:甲和乙工作效率的比是6∶2=3∶1。 解法(二):转化成非凡工程问题。由题意知,甲在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与乙在3小时完
8、成的工作量相等。那么,甲乙单独完成这件工作所需的时间分别是6小时、18小时。设这件工作的总工作量为整体“ 11 1”。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1。 618 单调、枯燥的作业,启动不了学生的思维,改变不了不良的思维定势,会滋生厌倦数学的情绪。在作业教学中,基本题、综合题和开放性题建议按6∶3∶1的比例来配置。对综合题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