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95812
大小: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0
《浅谈习作的起步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习作的起步教学 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浅谈习作的起步教学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不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这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且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学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儿童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
2、力的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黄金阶段,也是作文的基础阶段。学生具备了浓厚的习作兴趣,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乐于表达。在这种情绪下,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显着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一二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三四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小学五六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新课标》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可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响应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呢?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生活性原则。
4、丁培忠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2、激励性原则
5、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和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和赞扬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通过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3、师生互动原则。 一篇文章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就会产生情感的共振,有了情感的共振,他们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与激情。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师生的交流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从而产生作
6、文的欲望。 4、学以致用原则。 传统的作文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用”,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后就完事了。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刊登出来。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也可以每小组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或壁报,文章要从小组成员作文中选取。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
7、班级里展示或交换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天利用晨读时间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还可以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或写评语活动;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让游戏活动进课堂。 合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联系实际,发挥
8、学生的潜有智力,是写好一篇作文的一个关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课堂中和孩子玩起来,孩子一定喜欢参与,有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