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91764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折券(juàn)开门揖盗(jī)黥布(qíng)B.骠骑(biāo)校对(jiào)靡不毕见(mǐ)帝喾(gù)C.圩顶(wéi)创伤(chuàng)勖勉(xù)鲜有所闻(xiān)D.惨怛(dá)肖像(xiào)力能扛鼎(gāng)狱掾(y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C.按部就班不愤不起不知稼穑高山仰止D.爽然若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
2、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不少大款,以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C.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无法克敌制胜。D.有些领导干部,在会上侃侃而谈,实际工作中却述而不作,会上奖的事情不能得到落实,这种工作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
3、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5.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C.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贡于周室D.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二、(每小题3分,
4、共9分)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
5、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涵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解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及其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
6、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的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的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这种
7、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置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6.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