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89368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林业因其巨大的碳汇功能和生物质潜力而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得到重视。对于林业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外主要集中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评估(IPCC报告等)、森林生物质能源[1]与林业碳汇[2]等方面,对林业本身如何实现低碳经济也进行了一定研究。 国内学者虽然在上述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森林碳汇和生物质能源问题的研究领域。除此之外,经中国期刊网检索并筛查只有不到60篇该领域的学术文章,而且大部分是关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发展低
2、碳经济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应充分重视成本低、易操作和综合效益好的林业措施,并把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3].只有少部分文章对低碳经济下森林经营与森林低碳旅游等问题进行探讨,而以国有林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则更少。 1、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一直存在着一个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那就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在林业领域则表现为乱砍滥伐森林或森林资源利用不充分,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森林赤字.林业因其巨大的碳汇功能和生物质潜力而在低碳经济
3、建设中得到重视,只有加快转变、彻底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制定完善的林业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有利于我国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3].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有林区仍然普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三危问题:可采林木资源危机、林业企业经济危困、林业职工生活危难;而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主题的低碳经济为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空间与新的前景。国有林区是
4、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国有林区的低碳经济升级发展,是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林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志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是森林生态经济调控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构建与完善的主要内容,实现低碳运行是林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符合的衡量标志,如图1所示。 2.1森林资源实现永续循环利用。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森林资源在生长中循环,在开发中循环,在利用中循环,在利用完后继续循环的永续循环,
5、形成环状循环利用圈,从而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的可持续利用和可循环使用状态。 2.2废弃物合理再利用。 国有林区应该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建立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使生活和生产垃圾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做到环保产业化,提高社会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林区内外、林区之间物流的循环。此外,还应该充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产业,进一步提升林区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2.3合理利用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调整林区能源结构,促进林业企业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林区能源利用效率
6、,降低能源强度,鼓励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等清洁能源,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实现节能减排。国有林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高碳资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要加大生物质能源技术的投入和合理的政策安排,国有林区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2.4林业产业实现低碳运行。 国有林区企业可以结合林业资源的特点发展新技术,制定新政策,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清洁生产,以保持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和低废气,提高国有林区产业生产效益,促进林业资源合
7、理利用,真正实现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闭环型物质能量循环流程。 2.5国有林区子系统间协调共生。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如果实现良性发展,则区域内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等各个子系统会呈现出各自良性低碳运行,论文格式又相互协调促进的良好状态[4]. 3、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发展森林低碳培育业。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低碳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手段,推进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科学经营。因地制宜地加强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和能源林等商品林的建设,以及防护林与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
8、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其次,还要注意森林低碳培育过程要从国有林区整体利益出发,力争做到人工生态量最小、耗能最小。要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新能源,同时减少排放,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在与自然保护的更大范围内取得和谐与协同[5].最后,为了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健康水平,要有效避免由于火灾、病虫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