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备课资料

年月日 备课资料

ID:887690

大小:21.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9-24

年月日 备课资料_第1页
年月日 备课资料_第2页
年月日 备课资料_第3页
年月日 备课资料_第4页
年月日 备课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月日 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年、月、日》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课标解读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

2、的量”中有关时间单位的学习,关于“年、月、日”的概念,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的基础知识,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学习“年、月、日”这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24时计时法等相关知识,并学会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与

3、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年、月、日的实际意义,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较多,比较熟悉,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年、月、日是较长的时间单位,要让学生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更需要现实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操作等活动中提出猜想,发现

4、其中的知识,体会事件与时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例如:在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时,从学生熟悉的节日、生日等特别的日子入手,让他们说一说,并在年历上找一找,从而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年、月、日的实际意义。在教学平年、闰年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引导(猜一猜,每年的二月有多少天?每一年的天数一样吗?),让学生大胆猜想,在通过观察验证,获取正确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平年和闰年的理解。(二)关注学生的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在实物操作中理解这些常见的量时间是非常抽象的量,学生

5、掌握时间的量相对比较困难。教材借助了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力图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时间的量。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教学工具,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利用“时间轴”,将一天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示意图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示意图上的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通过课件观

6、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利用“时间轴”,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比较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识,更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整理、得

7、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也有利于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年、月、日和平年闰年时,让学生分组对年历进行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活动,合作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乐趣。(四)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方法,提升能力在完整学习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之后,教材专门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的梳理与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并

8、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突出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加强“分析与解答”部分的内容,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同时,更要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解决例3的问题“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应引导学生用“在钟面上数一数”“以12时为界限,分段计算”“转化成24时计时法,直接用减法计算”等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并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每种方法的优势,学会根据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