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

ID:8864108

大小:6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9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_第1页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_第2页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_第3页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_第4页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  中图分类号:B223;B84-05  文献标志码:A:1009-4474(2016)02-0091-06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theoryofthehistoryofChinesepsychologicalthoughts'categoricalsystemismainlybasedonConfucianistculture,butTaoistpsychologicalthoughts'categoricalsystemhasnotbeenpaidattention

2、toinspecialiststudies.Taoistculturecontainsrichpsychologicalthoughts,ulationofTaoist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shouldhighlightthischaracteristic.ei”,“Le”,andsoon.Thesealsointerrelateanintegratedsystem.  Keywords:Taoistculture;historyofTaoistpsychologicalthoughts;Laozi;Z

3、huangzi;“He”  目前,中国本土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主要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尚未进入专门研究视野。国内学者如吕锡琛教授先后完成两个国家社科项目(道家与民族心理、性格,1992年)、道家哲学与西方心理辅导及心理疗法的互动研究,2003年)。国外如美籍华人、心理学家李绍昆著有《美国的道家心理学》一书,不过此书主要是揭示美国本土的心理学家怎样了解、发展中国的道家心理学,如马思乐论道家的客观性,玻琳论道家的共时性,沈娥的道家雌雄论等。而近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指出:“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

4、实就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只不过是更系统化、科学化。”〔1〕  透过泰勒所言,我们发现,学界在肯定道家心理学思想价值的同时,对道家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确实不足,尤其是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众所周知,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庄子思想,重心在于“治心”,应该说在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本土特色显著,值得深入研究。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借鉴和利用道家丰富的思想资源,既具理论意义,也有实用价值。  一、构建的原则依据  如何构建中国本土心理学?杨鑫辉教授曾主张:只有抓住基本范畴,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

5、心理学思想,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2〕,他还据此提出了五对范畴说。随后,潘菽教授、高觉敷教授(1983年),燕国材教授(1984年)相继提出八对范畴说。而彭彦琴在详析上述已有各范畴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在天人合一背景中,重建以“人性”为元范畴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2001年),并展示了其内在的逻辑脉络。与此同时,指出中国本土心理学思想的范畴与西方心理学中的范畴在意义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不过总的来说,上述范畴说主要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尚未进入专门研究视野。  从基本范畴入手构建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国古代

6、心理学是很好的切入点。众所周知,道家思想往往是以概念范畴为基础展开,并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概念命题相互关系的推演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构建比较完整的道家心理学思想体系,也必须要突出这一特色,这是其一。其二,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不可能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脱轨,否则在构建过程中就容易主观臆断和盲目发挥,依此,我们有必要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下构建道家心理学史范畴体系。其三,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下构建道家心理学史范畴体系,不能局限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而要超越心理学理论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否则就失去了道家心理学思想的本土化“特色”

7、。鉴于此,本文尝试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而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是本文发掘和探究的重点。  二、各范畴的内涵及其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将心理学思想范畴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基础上,构建以“和”为核心的心理学思想范畴体系,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和”的范畴里,实质上也包涵了对“人性”的关切,这一点,在儒道家文化中都有体现。同时,作为核心范畴的“和”还需要一系列概念范畴的支持,才能构成完整的内在体系。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以“道”、“德”为根源、以“和”为核心的一个道家心理学

8、范畴体系,并展示其内在的逻辑脉络。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以“道”、“德”为根源、以“和”为核心的“生”、“技”、“情”、“故”、“顺”、“性”、“美”、“乐”等十一个范畴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