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无话可写、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语法错误百出等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提高对英语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呢?一、打好词汇量基础,理顺语法句型结构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
2、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而在写作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现的问题往往有拼写错误,影响理解;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某一词语反复使用,语言表达缺乏变式,文章显得单调乏味;文章中出现大量“造词”,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等。显然词汇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的瓶颈。而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大错”又多半是由语法错误引起的,学生在写作中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等情况屡见
3、不鲜,ChineseEnglish现象更是不乏其中,所以词汇量和语法问题是中学生英语写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说英语词汇的熟练掌握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写作的基本构成单位。这里虽不作重点强调,但笔者认为不仅对于英语写作,还是对于英语学习的其它几种技能,词汇的学习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二、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英语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学会简单句、并列句,后学会用复合句表达,先写正确句子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由
4、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长到限定时间短,由限定字数少到多等这样的原则,脚踏实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切不可为追求进度,而操之过急。如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Therebe句型,也能组句成链后,再进入较复杂的句型训练。如:(1)例句:I’dliketodosth…我想做某事.学生会写:I’dliketosaysomethingaboutmyfamily.I’dlikeyoutomeetmyfriends.等。(2)例句:Idon’tthink(believe)…我认为(相信)…不…学生会写:Ido
5、n’tthinktheshopopensintheevening.Idon’tthinkthebridgewillfalldown.等。在学生已初步具备写句的能力后,可安排一些语境小段描写。如以“Myfamily”为例:Therearethreemembersinmyfamily:myfather,mymotherandI.Myfatherisanengineer.Mymotherisashopassistant.IamastudentofSanxingMiddleSchool.Myparent
6、sarebusyallday.Ioftenhelpthemwiththehousework.Theylovemedeeply.Ilovethem,too.往后逐步要求学生写出含有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或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形式的句子。例:YesterdayIwenttocallonmyteacher.Hewaspreparinghislesson.HetoldmethathebegantoteachEnglishin1990.HesaidhewouldhelpmewithmyEngli
7、sh.UptillnowhehastaughtEnglishfortenyears.与此同时重视抓好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最初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少犯错误,千万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对学习好的要求要高,对学习差的要适当低一些。要避免有些学生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而有些学生又渴望不可及的情况发生。三、以范例引路,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模仿范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最基本而且十
8、分有效的写作训练形式。因为任何语言学习都需要模仿,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得"入乡随俗",服从这种语言习惯。英语写作也需要模仿,即使有了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材料,也还要模仿英语的语言习惯,模仿用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模仿范例能直接提高学生谋篇布局和衔接上下文的能力。模仿写作最主要的就是模仿思路。英语写作和中文写作一样,记叙文要有贯穿全篇的线索,以使事件或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楚;描写文要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其展开的顺序要符合认识规律,反映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说明文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