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评析是否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评析是否应当用知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中外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知识价值论、智能价值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究竟谁创造价值”的问题给出了各自的答案。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二是“发展说”。
2、“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西方,以奈斯比特、里夫金为代表。奈氏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而在中国,以张直为代表。认为:(1
3、)知识本身,作为劳动产品包含着价值,并能将自身转化为现实价值;知识的使用能够在生产中创造新价值,创造大于生产或购买它所花费的价值。(2)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创造财富(即价值);在知识经济中,不是(直接)劳动,而是科学技术(即知识)创造财富(即价值)。“在知识经济中,人的直接劳动已脱离生产过程,不再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这时,再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创造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于是知识价值论便应运而生”。“发展说”是指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又认为知识(科学技术)也创造价值。或者认为“,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突破。我认为价值的增长不受通过劳动,而是
4、通过知识实现的,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首先,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其次,在信息经济社
5、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此观点的片面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虽然知识不能取代劳动,但是在所有历史时期,从最基本意义上说,劳动是人类的创造,由知识起中介作用,并与物质世界有关。这一点没有发生变化。显然改变了的只是知识和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密度,是知识发展和变化的速度,是体现在即使是最普通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中的知识分量。知识是一种过程
6、,“这种过程是与作为过程的资本的其他各种类型‘并驾齐驱’的,并且或许甚至能改变后者”。“知识=价值”。体现在一件知识商品中的价值主要是其信息的或思想的内容。马克思选择劳动作为价值的基础既不是错误的,也不是任意的,甚至没有历史局限性的。但我们没有理由不能确定(并强调)知识是价值的另一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决定商品价值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劳动,二是知识,即知识本身的使用价值。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突破。科学的知识价值论能够被确立起来的关键在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劳动:一类是创造性劳动,另一类是重复性劳动。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重复性劳动不创造
7、价值,只能转移价值。知识是人把握客观现实和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动过程,也就是人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一般来说,创新程度越大,知识含量也就越高,所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走向有机结合的另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