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

ID:8849912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9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_第1页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_第2页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_第3页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_第4页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陪孩子的读书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陪孩子读书的历程现在常听到“素质培养”这个词,其实,只要父母做好了一件事,孩子在学业上的整体素质就出来了,这件事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从小给孩子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就等于给孩子的学习生涯插上了翅膀。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读书,有人问我孩子的读书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想主要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下功夫,养成习惯之后,想不让他们看书都不行了。第一个阶段:孩子三岁之前。我一直重视孩子的阅读。大约从他一岁左右就开始天天给他讲故事,也许他开始时听不懂,但他喜欢听,明亮的双眸入迷地盯着我的嘴或书,不哭不闹的。到他稍大一些,能听懂后,就不断地要求我给

2、她讲故事,每个故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听。不管他要求讲多少次,我几乎从不拒绝。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特别是在睡觉前,这样容易养成习惯。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书来读,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喜好了,可能喜欢某本书的故事,或者喜欢某本书的封面,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这些都会成为他喜欢读书的契机。9同时,当我带他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他一些文字看,比如街道两旁的商店招牌、广告词。进了百货商场,先一起看购物导示牌,顺利地直奔我们要去的楼层。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我带她乘公共汽车或在街上散步时,他都会一路

3、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他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我们还会一起谈论一下。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没统计过孩子在什么时候认识了多少字,凭印象,他在四岁以前认识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自己看书,总是由我来给她讲。当然,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认字,而是为了让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认字只是副产品。 这段时期,我在书的选择上,以绘本为主。2007年国外的优秀绘本,

4、大量的进入我国,出版界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其实挺幸运的。毕竟国外的绘本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绘本这几年虽然也不乏精品,但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和国外的绘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绘本的选择也比较容易——语言和画面质量好、故事长短适宜、内容积极健康、情节人物孩子喜欢,大致就可以。我个人喜欢对小孩的情感和生活描写细腻真实的,不喜欢一些完全以说教为主的故事。念书的时候,周围环境要安静,关掉电视,让孩子的注意力都在书上,最好将孩子搂在怀里或者放在腿上,用手指指住画面,阅读时配上表情动作,孩子会乐此不彼。 9我在给孩子读书时,书中

5、的每个角色都用不同的声音来读,学动物叫也练得惟妙惟肖,书中的情节经常给加上动作。因为是临时加的,下一次再读的时候有可能就忘记了,可孩子都记得,他会提醒我,一定要我重做一遍动作才能过关。因为有趣,所以孩子都别喜欢和我一起读书。 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让大人讲述同一个故事或看同一本书,这表明孩子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父母这时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养成他们读书习惯的良机。当然了,在他喜欢的故事书里,挑他喜欢的字告诉他,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识字的活动也应该是立体的,不要总是捧着书或识字卡在教他考他。我一直相信一点:如果家长是爱读书的人,

6、孩子不可能不喜欢阅读。如果看书是大人的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其中,那他得有多大的力量和创意才能跳出这个生活方式啊。第二个阶段:孩子四、五岁的时候。 这个期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有提高,可以带他到书店或者图书馆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和他一边读书,一边可以讨论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书里的人物换成是他,他会怎么做?故事是否合理?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像出另外几种结局来。不管孩子编排的结局如何不通情理,都不要去否定他,引导他把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时还和孩子分角色表演书中的故事,这对于孩子的想象

7、力、表现力、口才都是极好的锻炼。9这段时间,孩子对读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总是缠着我讲故事。不过除了讲故事,我开始正式教他读古诗。当然,刚开始时那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经常和他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读熟了再一起背。这方面并没有做计划,做得比较随意,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她6岁上小学前,这些诗基本上都会背百十首了。近年看过一些资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

8、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