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ID:8848543

大小:11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0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6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1.了解高三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重点复习“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等。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考纲解读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考试说明,本考点能力层级为B级。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强调了考查重在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的限制,旨在考查是否具有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并能加以解释虚词的能力。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

2、,虚词考查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考查四个虚词或一个虚词,与课内的相互比照,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有时也和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分值3分。2008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常见文言虚词由2007年的12个增至15个,增加了“何、且、若”三个虚词,主要有“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等。◆知识梳理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2.辨明词义和用法。

3、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音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考题例析1.(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

4、。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19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

5、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呰窳:zīyǔ,疏懒。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荷锄者有菜色/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徘徊于斗牛之间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

6、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者”是“……的人”,B项“于”是“在”,C项“以”一为“因为”,一为“来”,D项“所”与后面动词构成“所字结构”。2.(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

7、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