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

ID:8841514

大小:91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_第1页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_第2页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_第3页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_第4页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大家乐”期待转型2009-08-1108:32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  红荔路“大家乐”舞台旁的溜冰场也取名“大家乐”,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前往,而“大家乐”舞台自身正在失去吸引力。在“大家乐”舞台工作了23年的彭振坚见证了这里的兴衰。上世纪90年代“大家乐”舞台最繁华的时候。(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大家乐”最繁华时,晚到者要爬高才能看到表演。(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8月8日晚“大家乐”宁静的时刻。  大家乐的确是在没落。  ———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单协和,谈起“大家乐”舞台的历史,神色有些许黯淡。  社会发展了,应该重新搞一搞,原先的规划有些乱,推

2、倒重来就可以好好规划一下,盖得好一点,漂亮一点。  ———61岁的市民黄先生,他1970年来到深圳,对“大家乐”的历史十分了解  深圳最知名的文化地标之一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有可能被拆除的消息,吸引了众多市民对此的关注。除此之外,他们还关心这种深圳创造的群众文化模式的生命力能否延续。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大家乐”舞台模式曾经无限风光。随着特区工厂逐渐向关外搬迁,“大家乐”舞台也在宝安、龙岗被复制。它们承载了深圳百万打工者记忆的文化象征,也成为深圳打工文化、广场文化在全国立足的一块知名品牌。这种模式在深圳发展迅速,鼎盛时期以“大家乐”命名的广场和舞台就达到400多

3、个。  多年过后,经过岁月洗礼,这些“大家乐”舞台和广场还在继续沿用吗?还是以前那个供外来务工人员吹拉弹唱的土台子吗?本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访福田、龙岗一些社区的“大家乐”舞台发现,“大家乐”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称呼近年来已逐渐被一个新名词“文化广场”所替代,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而曾经掀起深圳广场文化热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则在现代文化发展的热潮中日渐落寞,即便与深圳那些曾经克隆而生的“大家乐”舞台相比,硬件设施也显得捉襟见肘。  曾经辉煌不断被复制  从上世纪90年末期到本世纪初,随着红荔路“大家乐”舞台的成功,这种深圳创造的独特文化模式迅速被推广。很快,深圳各区各街道各社区

4、建立的“大家乐”舞台就有400多个。南山区的马家龙“大家乐”科普舞台,罗湖区的东湖公园“大家乐”文化广场,盐田区东海社区社排新村“大家乐”舞台,龙岗区龙城广场的大家乐舞台……这时的“大家乐”,已经不再是青少年活动中心那个舞台的专称,更是一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的泛称。不少社区街道创办的“大家乐”舞台,也都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1997年6月,占地15万平方米的龙城广场建成。一个月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龙岗分会场大型文艺晚会在此举行。12年后的夏日午后,这座广场依然霸气。巨型九龙雕塑竖立在广场中央,九龙雕塑前12根柱子围起的600多平方米的圆形下沉式表演广场,音乐喷泉伴着节奏跳动。  

5、张敏恒,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龙城广场管理处当了10年的主任。从家到办公室只需步行10分钟,日复一日穿过广场,目睹了广场一步步的变化。  “那时候,(广场)周边没有什么小区,多是劳务工,一有演出和电影,很多青年男女就坐在广场上。”张敏恒说,人气有明显转变是在2005年。那一年,龙城广场东边的龙岗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相继建成,“一些能改成室内的演出都从广场搬进了大剧院。”  “1999年的时候,我们曾去荔枝公园的‘大家乐’舞台考察。”张敏恒说,那时候很羡慕“大家乐”,希望龙城广场也能有如此高的人气。但是他们发现,完全复制“大家乐”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得有

6、专门的机构负责舞台,有专业的音响等设备,还需要人管。”2005年,龙岗区城市管理办决定在龙城广场对面的龙潭公园复制一个“大家乐”,舞台都搭建好了,也有歌唱爱好者踊跃参加。  福田区皇岗社区也有这样一个“大家乐”舞台。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深圳市政府和皇岗股份公司于1997年共同投资兴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皇岗文化广场。在福田街道办辖区范围内的4个文化广场当中,属这个广场占地面积最大、建成时间最早、人气最旺。除了占地108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和价值300万元的40平方米大型电子屏幕,广场还开辟600平方米用作“大家乐”舞台,其灯光、音响配套当时都是一流的。  “尽管现在大家都叫它文化广场

7、,但很多本地村民还是习惯称它为大家乐舞台。”福田街道办文化站站长高英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居住在皇岗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少,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皇岗文化广场上“大家乐”舞台的建成,给热爱文艺的本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固定平台。早上,活跃在舞台上的是一些由中老年人组成的秧歌队、太极拳队和扇子舞队。到了晚上,年轻人就开始登台亮相,尽情展示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和舞蹈,热闹气氛曾令不少居住在罗湖和南山的居民慕名而来,并加入其中。  同年,在皇岗幼儿园几位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辉煌不再深圳文化地标“大家乐”期待转型2009-08-1108:32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  红荔路“大家乐”舞台旁的溜冰场也取名“大家乐”,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前往,而“大家乐”舞台自身正在失去吸引力。在“大家乐”舞台工作了23年的彭振坚见证了这里的兴衰。上世纪90年代“大家乐”舞台最繁华的时候。(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大家乐”最繁华时,晚到者要爬高才能看到表演。(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8月8日晚“大家乐”宁静的时刻。  大家乐的确是在没落。  ———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单协和,谈起“大家乐”舞台的历史,神色有些许黯淡。  社会发展了,应该重新搞一搞,原先的规划有些乱,推

2、倒重来就可以好好规划一下,盖得好一点,漂亮一点。  ———61岁的市民黄先生,他1970年来到深圳,对“大家乐”的历史十分了解  深圳最知名的文化地标之一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有可能被拆除的消息,吸引了众多市民对此的关注。除此之外,他们还关心这种深圳创造的群众文化模式的生命力能否延续。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大家乐”舞台模式曾经无限风光。随着特区工厂逐渐向关外搬迁,“大家乐”舞台也在宝安、龙岗被复制。它们承载了深圳百万打工者记忆的文化象征,也成为深圳打工文化、广场文化在全国立足的一块知名品牌。这种模式在深圳发展迅速,鼎盛时期以“大家乐”命名的广场和舞台就达到400多

3、个。  多年过后,经过岁月洗礼,这些“大家乐”舞台和广场还在继续沿用吗?还是以前那个供外来务工人员吹拉弹唱的土台子吗?本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访福田、龙岗一些社区的“大家乐”舞台发现,“大家乐”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称呼近年来已逐渐被一个新名词“文化广场”所替代,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而曾经掀起深圳广场文化热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则在现代文化发展的热潮中日渐落寞,即便与深圳那些曾经克隆而生的“大家乐”舞台相比,硬件设施也显得捉襟见肘。  曾经辉煌不断被复制  从上世纪90年末期到本世纪初,随着红荔路“大家乐”舞台的成功,这种深圳创造的独特文化模式迅速被推广。很快,深圳各区各街道各社区

4、建立的“大家乐”舞台就有400多个。南山区的马家龙“大家乐”科普舞台,罗湖区的东湖公园“大家乐”文化广场,盐田区东海社区社排新村“大家乐”舞台,龙岗区龙城广场的大家乐舞台……这时的“大家乐”,已经不再是青少年活动中心那个舞台的专称,更是一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的泛称。不少社区街道创办的“大家乐”舞台,也都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1997年6月,占地15万平方米的龙城广场建成。一个月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龙岗分会场大型文艺晚会在此举行。12年后的夏日午后,这座广场依然霸气。巨型九龙雕塑竖立在广场中央,九龙雕塑前12根柱子围起的600多平方米的圆形下沉式表演广场,音乐喷泉伴着节奏跳动。  

5、张敏恒,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龙城广场管理处当了10年的主任。从家到办公室只需步行10分钟,日复一日穿过广场,目睹了广场一步步的变化。  “那时候,(广场)周边没有什么小区,多是劳务工,一有演出和电影,很多青年男女就坐在广场上。”张敏恒说,人气有明显转变是在2005年。那一年,龙城广场东边的龙岗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相继建成,“一些能改成室内的演出都从广场搬进了大剧院。”  “1999年的时候,我们曾去荔枝公园的‘大家乐’舞台考察。”张敏恒说,那时候很羡慕“大家乐”,希望龙城广场也能有如此高的人气。但是他们发现,完全复制“大家乐”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得有

6、专门的机构负责舞台,有专业的音响等设备,还需要人管。”2005年,龙岗区城市管理办决定在龙城广场对面的龙潭公园复制一个“大家乐”,舞台都搭建好了,也有歌唱爱好者踊跃参加。  福田区皇岗社区也有这样一个“大家乐”舞台。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深圳市政府和皇岗股份公司于1997年共同投资兴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皇岗文化广场。在福田街道办辖区范围内的4个文化广场当中,属这个广场占地面积最大、建成时间最早、人气最旺。除了占地108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和价值300万元的40平方米大型电子屏幕,广场还开辟600平方米用作“大家乐”舞台,其灯光、音响配套当时都是一流的。  “尽管现在大家都叫它文化广场

7、,但很多本地村民还是习惯称它为大家乐舞台。”福田街道办文化站站长高英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居住在皇岗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少,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皇岗文化广场上“大家乐”舞台的建成,给热爱文艺的本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固定平台。早上,活跃在舞台上的是一些由中老年人组成的秧歌队、太极拳队和扇子舞队。到了晚上,年轻人就开始登台亮相,尽情展示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和舞蹈,热闹气氛曾令不少居住在罗湖和南山的居民慕名而来,并加入其中。  同年,在皇岗幼儿园几位老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