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40046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教心教研室:邓美珍一、摘 要:“因材施教”常谈常新,我校面临的实情,应该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多元化办学,“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关键词:因材施教 因教而学 因材择学 教育理念 师德 师能 朽木可雕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师范学校始建于1952年,经历了五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共为贵州省初等教育培养了13426名合格毕业生,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师退出中国教
2、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师范生不包分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也成了必由之路。由此而来,导致了近些年来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学校从当年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服务上门,从许多优秀生争先就读到不能继续上高中的学生才来读,从中考的最好成绩到很差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们学生中考的最高分几乎是本地区(如贵定一中)高中录取的最低分,平均分才200分左右(九门学科,满分720分);面对生源的激烈竞争,再以后甚至于不要成绩,只要学生愿意来学校学习,我们都欢迎。面对基础如此薄弱的学生,难怪老师们在课间谈得最多的便是“现在学生太差了,我们不会教书了,只能请天师傅来教”;诚然,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得想方设法,
3、学做“天师傅”。我们要筑巢引凤,苦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提高教育质量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此,我想从因材施教谈起,与同仁共商榷。“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命题常谈常新。“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最著名的是对“闻斯行诸”的问答。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孔子则答以“闻斯行之”。公西华不解,问为什么“问同而答异?”孔子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外,还包括从学生的发展变化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如今,我校面临
4、的实情,应该以因材施教为核心,进行相关思索。一、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作为工业社会产物的现行传统教学模式,其批量化、同步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特点相对于农业社会个体授徒式的低效教学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批量生产”也曾产生过快出人才的短期效应。但这种一刀切、一锅煮、一个标准的教学方式否认差异、抹煞个性,统一的“生产流水线”上很难孕育出独创性人才的胚胎,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全体成员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仍是极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及基本教学原则、方法。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
5、的主体,是终端产品,是4教学质量的人格化反映。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是千差万别、可塑性很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材观,相信他们都能成材,他们可以成为“数以万计”中的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成为“数以千万计”中的普通劳动者;不论他是泥巴还是砖瓦我们都要很好的树造;因此,我们不能千人一面,用一个模子铸人,用一把尺子衡量人,以同一视角的眼光看人,不能总想着以前的学生如何优秀,现在的学生无计可施,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学生中,有不少是中考“失利”者,学习的困难者,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很少受到激励,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多的是受挫的感受,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赋予他们无尽的师爱,给予他们无限的期待
6、,让他们感觉进步,体验成功,健康成长。可见,“因材施教”字字千钧。一、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栽花的人要懂栽花的方法,花才能开好;养蚕的人要懂养蚕的技巧,蚕才能养好;培养孩子,也要讲究方法”。要科学引导,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成效。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这方面,我有着切身的体会,2003年,我担任了02普师教育学及03理专班物理学教学工作,针对03理专班物理教学,我出其的认真对待,匹配了课堂同步练习,还不时在网上下载资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进度也拉得快,唯恐他们学得少,想用高中教学的水平要求他
7、们,到了期末考试,竟有近20个同学不及格,学生反映,考题难,听不懂!当时,我懵了,教了那么多年的书,竟会有如此结果,我对着班主任嚷道:“班上学生,真是朽木,考题题型都是教材中的,那么简单,都不会做!”;可冷静下来反思时,不觉问题并不完全在学生,必尽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在教学反思中,我从头理顺,记得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于是,我从了解学生实情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