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

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

ID:8835788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9

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_第1页
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_第2页
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_第3页
资源描述:

《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区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康德对道德哲学范畴的区分李世忠(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在批判经验主义幸福论的基础上,对道德法则(规律)与道德准则、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定言命令与假言命令、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等范畴作了严格区分,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德性论体系。[关键词]康德;道德范畴;比较[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70(2004)01-0004-02德国哲学家康德对伊壁鸠鲁等的经验主义幸福论伦理学进行了批判,建构起了庞大而又精致的德性论伦理学体系。康德认为:“一切实践原理,凡把欲望官能的对象(即“实质”,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苗力田

2、先生译为“质料”)假设为意志的动机的,都是依靠经验,而不能提供实践法则的。”[1](P6)凡是实践法则,作为普遍的道德规律和实践原理,是与欲望和经验之类完全相斥的。康德为了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严肃性和至高无上性,把道德法则(规律)与道德准则、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定言命令与假言命令、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严格的区分,现作比较如下:一、准则与法则如果行为的选择建立在个人感受性上,依靠于经验,那么这种实践原则只能称为准则,而不能称为道德法则(在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译为“规律”)。准则是行为的主观原则,是根据自己对道德规律(法则)的意识和表象而制定出的行为原则,如:不要说谎;童叟无欺

3、。康德认为,对于具有个体感受性的主体来说,它诚然可以作为他的准则,但是却不能成为他的法则,准则只对行为者个体而言,不具有客观必然性,惟有法则是受纯粹理性的支配,接受纯粹理性的定言命令,完全摆脱了感性的、经验的吸引,从而具有普遍的客观必然性。“所谓法则既然是客观的,所以它就必须含有在一切场合下,都可以决定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的可以到处行得通的原理。”[1](P11)这种法则在康德看来,是一条与物理学上的自然规律同等重要的规律。物理学中的自然物件直接为自然规律所支配,而道德规律则不能直接规定人的行为,要通过人的自律意识“不要撒谎”、“童叟无欺”等准则,上升为法则间接地支配人的行为。有

4、的准则不能上升为法则,如:个人主义的幸福原则所提供的准则,仅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依靠的是单纯的经验材料,它能提供的仅是彼此互相契合的自然规则,但是却不能提供永远普遍有效的“法则”。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纯粹理性的基本法则,这就是:“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永远普遍的立法原理。”[1](P17)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认为道德规律是人先天具有的,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二、自律与他律意志置于感性欲望和质料的支配下便失去了自由,使意志变成了他律,此时,纯粹理性不能自立法度而下达定言命令。所谓的自律,就是人依靠纯粹实践理性,自己给自己立法,并由自

5、己实行。“意志的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所依据的惟一原理,是与这些法则相符合的义务所依据的惟一原理”[1](P20)。“惟一道德原理的本质,就在于它可以离开法则的一切实质(即欲望的对象)而独立自主”[1](P21)。在康德看来,意志的自律是道德法则践行的前提和依据,一切准则只有在自律的条件下,才是最高的道德实践法则。自律与他律都是指意志的自律他律。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把意志的自律原则规定为:“在同一意愿中,除非所选择的准则同时也被理解为普遍规律,就不要作出选择。”[2](P94)自律性是道德的唯一原则,它是一个先天的命令式,任何一个理性者的意志都必然受到它的约束。如果意志受到感性

6、经验的吸引,受到欲望官能的质料的影响,就会产生出他律性。这种他律也是一种命令式,但却是假言命令,如:为了生意兴荣而童叟无欺。康德认为他律的行为没有道德价值,因为它玷污了善良意志的纯洁性。康德把他律和自律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他律是模型世界的原理,而自律则属于原型世界。原型世界是纯粹实践理性所控制的世界,是超感性,超经验的世界,是属于纯粹理性自律的世界;而个人幸福原理正相反,是受经验制约的他律的原理。自律法则正是道德法则的内在要求,两者是同义语。“假设任何一个对象为意志的动机,并且随后再从它推导出最高实践原理来,那永远会引进‘他律’,而排除道德原理的。”[1](P104)三、自由与必

7、然康德的自由是指意志的自由,意志摆脱了感性经验的束缚就是获得了自由。现象界由于受感性经验的支配,处在一个自然因果链条上,是一个他律的世界,因而是不自由的。自由只存在于本体界,故而又是超时空的。一个人为了自身肉体的生存,获得感性官能的满足,而去偷盗,这种行为是受到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物理必然性(或自然必然性)的支配。他在偷盗的刹那间是不自由的;如果这个人甘愿忍饥挨饿,秉承道德法则,置感性官能于不顾,既使有嗟来之食,他也不屑一瞥。因为他的理性时刻警告着他,他是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