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ID:8829191

大小:42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08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_第1页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_第2页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_第3页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_第4页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美丽背后的困惑[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2、 发布日期:2012-08-26 

3、 浏览(4822)人次 

4、 投稿 

5、 收藏 ]     策划:郑海 王菁  撰文:林巧 王菁   摄影:子涵 王佳 扬波 光逵建水紫陶石林刺绣新华银器(加工)彝族刺绣  周城扎染  曾看过一句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多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

6、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寻找突破口和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虽有成效,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与震撼还迟迟未见。  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让它们不仅能够得到传承,还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使这些精湛的云南民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荣耀,源自历史的承载  当我们身边的文化渐渐走入遗产的行列,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些民族民间工艺品,因为我们不能再失去。  说起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大多数人都认同云南民族崇尚传统,民族认同感很强,集体无意识的传承使很多民间手工艺品

7、,时至今日还保持着很多原¬始风貌,延续着千百年手工艺品制作和手工技艺传承的古老方式,顽强地保留着云南独有的地域性特征,“活化石”般地展示了一部手工艺的萌芽发展史。至今,仍然有很多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师傅,孤独而荣耀地支撑着那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    绚丽多彩的石林刺绣  “阿着底是个好地方,撒尼人勇敢又坚强;……¬火把节是撒尼人的节,火把节到人人忙;山茶花是撒尼人的花,火红的山茶世无双。谁¬是摔跤场上得胜的人,绣朵茶花披在他身上。”歌声从一棵很大的榕树后面透过来,围着树干绕了大半圈,才见阿诗玛一边唱着一边在一幅长绸上面绣花。相信谁¬都不会忘记电

8、影《阿诗玛》中的这个经¬典镜头,心灵手巧的阿诗玛正飞针走线,为摔跤场上的英雄绣着红茶花。  石林彝族自治县阿着底村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她的动人故事仍在继续,她的刺绣手艺代代流传。这源于彝族撒尼人传统刺绣是其民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最主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点,至今基本还保留着撒尼人传统的图案、色彩及制作工艺。同时,撒尼人传统刺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  “我们石林撒尼女孩啊,会说就会唱,会走就会绣。”36岁的毕芳坐在自家的场院里,在一块大大的棉布上绣出图案工整、复杂精美的三弦花;这么大的作

9、品,她一年要绣三五块。  针是寻常针,线是金色、银色或五彩斑斓的毛线、丝线,刺绣手法却颇不寻常,针在布面上跳动,就像小小的飞鱼潜入水面又跃出水底。毕芳说,这可是阿着底撒尼女孩的绝技——挑花刺绣,讲究细密扎实,灵动精准。阿着底8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这门绝技,它从数百年前就传承下来,女孩们从记事起就跟着外婆、妈妈、姑姑们绘图刺绣了;一张纸,一块布,一根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绣什么绣什么,看谁¬想出最精美的图案,看谁¬绣出最灿烂的杰作。2008年,它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都把我们石林撒尼女子称作阿诗玛,我们深感骄傲。挑花刺绣

10、,应该是我们最像阿诗玛的地方了——做好刺绣,才是名副其实的阿诗玛,才能把这种骄傲世代延续下去。”毕芳说。  如今,绚丽多彩的彝族刺绣装扮了新一代“阿诗玛”、“阿黑”,石林旅游中的人文风情更加美丽动人。彝族撒尼人刺绣成为石林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商品,是几乎每一个到石林来的客人都要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传奇世界的鹤庆银器  盛夏的晨雾还没散去,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白族村寨里却早已不再寂静,四处回响起小铁锤敲打金属的声音。  半个多世纪以前,为了生计,鹤庆新华村的“小炉匠”们挑起担子远走他乡,走村串寨,凭借技艺为人们加工银器,足迹遍及云南诸多

11、村寨以及省外的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  而今,新华村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华石寨子银器这一著名银器手工艺品牌不仅闻名国内,还享誉国际。  在老人们的叙述里,我听到了新华银器的千年往事。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石寨子匠人就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据史料《白族心史》记载,皮罗阁火烧松明楼统一六诏时,慈善夫人以银钏辨夫,故事中的银钏就出自新华匠人之手。  新华石寨子银器的加工制作在明朝洪武年间得到了推进发展。据史志记载,洪武初年,有一中原¬汉族洪姓参将率军在石寨子屯戍,“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

12、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匠人们在传承祖辈手工艺的同时,不断吸收周边民族文化,使之融入银器的加工制作当中。  银都水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