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

ID:8828080

大小:24.9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8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_第1页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_第2页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_第3页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_第4页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佛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修的目的、历程、途径、方法、过程1.学修的目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众生了生死脱轮回的问题。因此,释迦牟尼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目的,就是在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众生同成佛道。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研究经教,诵经念佛,守五戒十善,实践六度万行,其目的,也是在希求转迷成悟,离苦得乐,达到最后的究竟,希求同成佛道。   转迷成悟与离苦得乐,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转迷成悟在于追求真理,是属于解;离苦得乐在于修行圣道,是属于行。但如果因求

2、解而悟道,自然也可以离苦;如果因修道而离苦,自然也可以开悟。所以转迷成悟与离苦得乐,仍是一体两面,一个目的。   什么叫作迷呢?昧于宇宙人生真理的,叫做迷。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而我们习惯于主观上的妄想执着,误认幻生幻灭的万法为常住,五蕴和合的身心为真我。这一切,都叫做迷。   迷有迷于理、迷于事的分别,迷于理的,则执身、边、邪、戒取、见取等诸见;迷于事的,则起贪、瞋、痴、慢、疑诸惑,这二者,前者谓之见惑,后者谓之思惑。见、思二惑,合称利钝十使。   身见,是执着五蕴为自身,执身外事

3、物为我所有。边见,谓我死后,执着断灭,或执常恒不变,皆为偏见,而非中道。邪见是谤无因果。戒取见是执取非理之戒禁,执为生天受乐之法,作无益勤苦。见取见,是取余四见一种或多种,执为究竟之理。   贪、瞋、痴三者,本文中多次提到,不再赘述。慢者,持己凌他,谓人皆不如己,己独胜于人。疑者,是于实理实事,犹豫不决之意。 7  以上身、边、邪、戒取、见取诸见,和贪、瞋、痴、慢、疑,都是迷惑。学佛者欲转迷成悟,先要断惑。断惑才能证真,才能去掉我们心识上的妄想执着,才能显露出我们的真如本性。   我们的心识上有了迷惑,就要因惑造业。有了业

4、,就要因业受苦。所以迷境也就是苦境。关于苦,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以及内苦,外苦等,难以尽述。总之,“受即是苦”。所有的一切感受,都可以说是苦。   苦是与生俱来,无以避免。要想离苦,先要消业,先使身、口、意三业去恶向善;要想消业,先要断惑。断惑是转迷成悟,开悟后就可以离苦得乐。学佛的目的,归根究底,就是在求得“转迷成悟,离苦得乐”。最后达成佛的目标。 但要学佛,有学佛的方法和途径,依此方法途径来修习的,才能达到学佛的愿望,现在,先从学佛的历程、途径说起。2.学修的历程  学佛要经过四个阶段,

5、是“信、解、行、证”。信是信受,对于一件事物,若先存下怀疑不信的念头,就不会去研究它;即使研究了,也因心识上有先入为主的怀疑知见,在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断章取义、批评指责。佛法博大精微,若不先具信心,深入研究,绝难融会了义,获得利益。所以学佛历程,起信第一。  其次是解。起信之后,就要了解它的内容,佛法何以能使众生转迷成悟,又何以能使众生了生脱死。只有正确的了解佛法的内容,信心才会坚定不移。佛经云:“依法不依人”,信奉的是“法即真理”,不是人、神、或偶像;是绝对理智的抉择,不是盲目感情的冲动。只有在正确态度下探索真理,开发智慧

6、,学佛的过程中才不会动摇信心,发生障碍。起信求解之后,进一步就是“行”。行是实践,社会上,有些人,承认佛法的博大高深,但不信受。有些人,日常看经研教,但只是当作学术研究鉴赏,解而不行。这些人,只算是浅尝数宝,说了数了之后,与自己仍毫不相干。3.学修的途径7  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别。出家者,是出离家庭的生活,专修沙门净行。在家者,是有父母妻子眷属、及世事营谋劳役,而能兼修佛道者。  家,实在是烦恼的因缘。有了家,就有亲属以累其想,就有名利以动其意,就有世事以分其心,就有祸患以扰其志。《法苑珠林》中说:「出家造恶极难

7、,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极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船虽是同,由处有异,故迟疾不同,修犯难易。是知生死易染,善法难成;早求自度,励慕出俗。」所以要修道,出家是最好选择。  然而,舍亲割爱,专修梵行,实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唐太宗曾说:「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王公将相所易为。」由此可知出家是一件大事,不能轻易的贸然从事。在今日社会上,各人都有本身的工作和职责,果然能摆脱一切,超凡脱俗,固然是大丈夫,但如因环境不许可,不离开本身的岗位而兼修佛道者,也未尝不是宿世福德因缘成熟的结果。

8、故法苑珠林中说:「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荣亲,亦有君子,高慕释教,尊奉修行,贞仁退让,廉谨信顺,皆是宿种,禀性自然,与道何殊。」就是指在家修道而说的。  在家修道,先要经过入道的手续,才能称为佛门弟子。所谓入道者,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  三皈五戒,是释迦世尊亲口所订定的。演道俗业经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