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76153
大小:868.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4-07
《2017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20115学年度第一学段自主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非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
2、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媲美/譬如犄角/脊梁骨砥砺/舐犊情深B.竣工/皴裂悼词/倒春寒眼睑/秋敛冬藏C.编纂/篡权上颌/余额宝孪生/鸾凤和鸣D.悖理/荸荠圈养/入场券硝酸/削足适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羁拌胡诌障眼法穷乡僻壤B.联袂聒噪嗑瓜子两全齐美C.股份敲
3、榨人来疯不容置喙D.诟病博弈双簧管声名鹊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李步云认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建设____中国的第二个突破口。②中共山西省委近日召开通报会,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人事安排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进行_______。③城市雕塑盲目地求新求大,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___________会让公众产生反感。A.①法治②协商③反而B.①法制②磋商③反而C.①法治②磋商③而且D.①法制②协商③而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
4、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批用正宗新疆和田玉籽料雕琢打磨出来的项链,串串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立马成为本届珠宝展的抢手货。B.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C.错失“三连冠”的丁俊晖仍放松地大开玩笑,冠军傅家俊也很默契地跟他一唱一和,俨然把发布会变成了现场“二人转”。D.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虽然都在高调喊着要给学生减负,但在行动上却是更加变本加厉地给孩子们施加压力。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
5、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的发病率也在攀升,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健康。B.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C.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D.郑州西三环立交桥五个月内塌陷11次的原因,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合理还是建筑质量有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给群众一个明确解释。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
6、成6—8题。(9分)诚信的文化阐释廖小平在中国文化中,历史地看,“诚”与“信”首先并不是一个合一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信”是一个比“诚”出现得更早的概念。这在迄今的有关考证中也得到了证实。尽管如此,从逻辑上看,“诚”却是“信”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无“诚”即无“信”。这与中国文化特别重视“诚”以及中国文化对诚与信之关系的论证方式有关。在中国文化中,“诚”首先并不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个具有宇宙本体论意蕴的范畴提出来的;并且,作为本体论范畴的“诚”,制约着作为主体性范畴的“诚”。《中
7、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即是说,“诚”是天本来即有的本性,对天的这种本性的主体实践(“诚之”,即“行”)即为人之诚的本性,人之诚来源于天之诚并由天之诚所决定。《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则从另一个角度,即对天之诚的“思”的角度,来说明天之诚是人之诚的本根。发展到后来,作为本体论的诚转化为主体性的诚,对于诚之主体而言就自然具有了伦理道德的意义,诸如朱熹所言:“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正是“诚”从本体论向主体性的道德论的转化,才使“信”这一作为纯粹伦理道德的范畴得以奠
8、定在“诚”的基础上,并与“诚”合二为一。换言之,信之所以可能,从根源上说它是由天之诚经人之诚所前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诚比信具有更根本、更本原的意义。于是,诚与信的下述关系便是中国文化对诚与信之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逻辑推论:(1)“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用;(2)“诚是个自然之实,信是个所为之实”;(3)“诚”则“信”,“信”不一定“诚”。在中国文化中,只有理解了诚与信的上述关系,才能对“诚信”这一合一的概念有较贴切的理解。在西方文化和文献中,很难看到“诚信”这一合一的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