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75853
大小:594.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4-07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六:方程与方程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元知识网络 二、考试目标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 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三、知识考点梳理考点一:等式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结果
2、仍是等式. 3.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是等式.考点二:方程及相关概念1.方程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 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3.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考点三: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成1;(6)检验(检验步骤可以不写出来)考点四
3、: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 两个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考点五:分式方程1.分式方程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3.分类: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4.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①把各分母分解因式; ②找出各分
4、母的最简公分母; ③方程两边各项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检验步骤必需写出来). ①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一般方法); ②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简便方法). (4)结论确定分式方程的解.考点六: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 1)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2)用配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
5、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变形: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右边合并同类; ⑤开方:求平方根; ⑥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⑦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2)公式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当时,它的根是 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solvingbyformular). 3)用公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变形:化已知方程为一般形式; ②确定系数:用a,b,c写出各项系数; ③计算:的值; ④代入:把有关
6、数值代入公式计算; ⑤定根:写出原方程的根. (3)因式分解法: 1)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 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方程为一般形式; ②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③根据“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考点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代数式对于方程的根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时,
7、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所以我们把叫做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用“△”来表示,即 .考点八: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已、未知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设元),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语言完整. 3.列:根据数量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代数式和方程(组). 4.解:解所列的方程(组). 5.验:(有三次检验①是否是所列方程(组)的解;②是否使代数式有意义;③是否满足实际意义).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四、规律方法指导
8、 复习本专题时应抓住其实质:元和次,在定义上区分方程(组)的各种类型,并能够根据定义具有的双重性解方程(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