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ID:8771224

大小:57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4-07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黄山市质检二】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古人有句老话叫“年前节后,防火防盗”。然而,近来不少地方火灾频发,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尤其令人触目惊心。其实,古人很早已有防火意识:老话说的“防火防盗”即是将防火放在了首位。在防火方面,古人还形成了独特的防火文化。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防患于未然”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在“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

2、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火星,整句的大意是。堤坝再长,蝼蛄蚂蚁打的洞能让其溃决;房子再大,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言下之意,防火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是一点点漏洞都要及时修补。虽然韩非子是借防火的道理喻做人做事的态度,却透露出了先秦人对防火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强调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申鉴·杂言》记载的“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镇火,就是古代所谓的“防火厌胜术”。也是古代在民俗信仰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如

3、今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上仍能看到。最典型的是北京紫禁城,每一座宫殿上都有防火灾的厌胜之物。如太和殿上的屋脊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龙形物——古代建筑学上称“正吻”或“大吻”,其设置即是出于镇火减灾的设计和考虑。设置厌胜之物是古代大型建筑上必不可少的设计,为古代建筑界广泛采用。其实,所谓厌胜之术毕竟是一种伪术。安置了正吻的紫禁城,并没能禁绝火灾。有学者统计,到1949年前,紫禁城共发生大小火灾73次,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在建筑物上设置厌胜之物,本质上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防火文化”,古代十分盛行的“

4、五行防火术”,便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于“门不带钧,阁必有水”,这在皇家建筑防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古人喜欢在门上悬挂或书写匾额,以标明其名称。所书匾额中的“门”字,最后一笔往往不带钧,如果对照字典,这写法明显错了。实际上,这是古人出于防火的愿望有意写的。古人认为“门”字上的钧与“火”有关,带钩即带“火”,此后皇家建筑上“门”字一律不带钩。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此更深信不疑,还曾因此杀人。除了“门不带钧”,还有“阁必有水”,这是基于五行“水克火”原理而衍生出的防火文化。浙江最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得名,就是此

5、理。“天一”,是传说中能够生水的星宿,“天一生水”,以求防火。说来也怪,天一阁建好后从未出现火患。实际上,这不是阁名防火,而是整个建筑的防火设计合理,防火措施到位。乾隆皇帝修建《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时,便仿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建藏书阁,分别收藏7部《四库全书》。7座楼中6座名字里带水,分别是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只有建在镇江的文宗阁没“水”,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金山上,近江,不缺水,不然就“水漫金山”了。无论“厌胜防火术”还是“五行防火术”,显然都缺少科学依据,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古人强烈的防火意识。古人虽

6、迷信,但不糊涂,明白杜绝火患要靠制度。所以从商周时期起,中国已开始了“依法防火”。《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商时有“殷王法”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防火法规条款。(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厌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和殿上的屋脊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龙形物——古代建筑学上称“正吻”或“大吻”,其设置即是出于镇火减灾的设计和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B.《申鉴·杂言》记载“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厌胜之术恰恰是古人在“戒”上的具体表现。C.厌胜之术是伪术

7、,本质上是一种迷信,虽缺少科学依据,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古人强烈的防火意识。D.“门不带钩,阁必有水”是古代十分盛行的“五行防火术”的具体体现,朱元璋更深信不疑,曾因此杀人。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老话说“年前节后,防火防盗”,古人将“防火”放置首位,说明古人很早的时候对防火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了。B.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从中可以看出对防火的重要态度就是“防患于未然”。C.被学界认为记载于《韩非子·内储说》殷商时“殷王法”上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是

8、中国最早的防火法规条款。D.“防患于未然”是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了,更强调在萌芽状态中消灭灾难。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暴露出现代人防火意识的淡薄,在这方面,古人做得比现代人好。B.厌胜之物镇火、“门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