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

ID:876111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6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_第1页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_第2页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_第3页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_第4页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做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听力测试”第1、2、3题和“阅读与欣赏”中的第11、12、13、14、15题均

2、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添涂。    一、听力测试(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寓言剧《老柏树与蔷薇花》片断中的矛盾冲突是  A老柏树与蔷薇花两者的自我评价。  B老柏树对蔷薇花的评价。  C蔷薇花对老柏树的评价。  D主人对老柏树的评价。  2.想一想:主人所说的话赞扬了谁?  A老柏树B蔷薇花  C老柏树和蔷薇花D胭脂花、鸡冠花  3.老柏树和蔷薇花自我评价的共同点是  A谦虚,不自信。B骄傲,不自信。  C骄傲,自卑。D骄傲,自信。  二、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4.书法是一门艺术,

3、写得一笔好字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5.按原文填空。  ①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②知否?知否?。(李清照《如梦令》)  ③,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让我经受磨炼;给我一次失败,;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真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7.下面表格是今年“五"一”黄金周郴州各景点游客统计表(单位:万人)    读了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4、?请用一句话将你的发现恰当地表达出来。  8.下面是物理学中磁场状态图,看了此图后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并把自己觉得最理想的联想用一句话描述出来。(可人选一图联想,也可以两图一起联想)9.口语交际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10.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某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老师的不记名民意测验。在“测验表”的附栏里,校长见到了以下一些留

5、言:  A老师,您上课很生动,我很爱听。如果上课时您能关掉手机就更好了。  B你上课不要太严肃,严肃并不等于认真。  C老师,请你上课提问也要关照一下我们坐在墙角边的同学。  D王八蛋,总是跟我过不去,我希望你下岗!  """"""  ①如果你是校长,你从这些留言中获得了什么信息?②请你在“测验表”的附栏中给你的语文老师留一言。三、阅读与欣赏(本大题共10大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文段一】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6、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  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

7、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文段二】  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天灾与人祸往往交织在一起,天灾因人祸而加剧,战争、动乱、水旱灾害、瘟疫、饥荒同时爆发所造成的损失至为惨重。如13世纪前期蒙古灭金期间曾使中国北方的人口减少了70%以上,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死亡和少生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2%,高达1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口的损失超

8、过3000万。本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1800万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和对天然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加重,由此造成的人口损失难以估量。在工业革命以前,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