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59419
大小:1.4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06
《201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答案解析试题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
2、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
3、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3分)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
4、原本。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
5、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
6、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护对他也
7、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译文:(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译文:(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译文:阅读下
8、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