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03007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学期教学计划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6 14:32:03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五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1、教材名称、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2、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
2、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
3、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调整☆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4、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5、教学方法:(1)创设愉
5、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5)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6、学习方式: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6、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7、教学改革设想:(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
7、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三、各单元课时及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9课时第三单元:8课时第四单元:7课时第五单元:2课时第六单元:8课时第七单元:2课时第八单元:14课时第九单元:7课时第十单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