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ID:8683166

大小: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4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_第1页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_第2页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_第3页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_第4页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19.3梯形(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3梯形(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与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发展数学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探究梯形性质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难点:梯形性质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关键:把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通过轴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到熟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中去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关梯形的图片,制作投影片,等腰

2、梯形纸片.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学法解析1.认知起点: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积累了一定的几何推理经验.2.知识线索3.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式理解概念,合作交流的方式应用梯形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情境认知】教师活动:将收集来的有关梯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它们的共同特点.(用实物投影或直接用实际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寻找其共同特性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领会它们叫做梯形.(实际上在小学已初步认识梯形的图形).教师活动:在掌握梯形定义之后,研究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让

3、学生观察有关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图片,进行识图.学生活动:在众多梯形的图片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认识:1.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图a);2.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图b).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图c).教师板书并归纳:梯形知识结构图:二、观察分析,获取性质【投影显示】观察与分析:(课本P117“观察”)【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观察探究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采用出示等腰梯形的纸片,将其对折,让两腰重合.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具等腰梯形的操作,发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段所

4、在的直线.教师启发:大家已经发现了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请你归纳一下等腰梯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先合作交流,再踊跃发言,归纳出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评析】在归纳性质时,让学生论证其正确性,让学生明确梯形的知识的推导往往是需要应用到前面的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全等,轴对称性质等.【设计意图】采用观察、发现、分析、交流的方法解决本节课重点和突破难点等问题.验证性质:(课本P118“思考”)【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并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学

5、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讨不同的证明思路,踊跃上台演示.思路点拨:实际上可以通过辅助线把梯形切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做法如下:【设计意图】对课本P118“思考”的处理可以再大胆的拓展一些,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常见轴助线交到学生手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课本P118)【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从中领会几何思路.学生活动:在教师分析指导下,弄清等腰梯形性质的实际应用.【课堂演练】(投影显示)演结题1: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高为10cm,求出它的中位线长.(答案:

6、10cm)思路点拨:由于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因此用常见辅助线:平移对角线,将问题归结到Rt△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就容易了.(如下图)演练题2: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AD=7cm,BC=10,AB=8cm,DC=9cm,E、F、G、H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求四边形EGFH的周长.(答案:17cm)思路点拨: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EG=AB,EH=DC,GF=DC,HF=AB.【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演练题1,2”,组织学生演练,巡视、引导,关注“学困生”.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演练题,再争取上讲台

7、“板演”.通过训练,学会梯形有关性质的应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119“练习”1P120习题19.322.【探研时空】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AD+BC,E为CD的中点,求证:AE、BE分别平分∠DAB、∠ABC.思路点拨:在已知条件中有AB=AD+BC这一条件,通常有下面两种思路.其一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也就是说在AB上取一点P,使AP=AD,则BP=BC,然后去证明△ADE与△APE全等,本题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比较困难,其二是延长AD到M,使AM=AB,证明△ABE≌△AME.即,在已知AB=AD+BC这一条件下或在AB

8、上取一条线段等于AD,或在AD上加上一段等于AB,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