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ID:8678679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塘初中2009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4分)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2、下列加点字的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惋转(wǎn)栖息(qī)发髻(jì)B、竦峙(sǒng)寥廓(liáo)应和(hé)C、酝酿(rǎng)看护(kàn)镶钳(xiāng)D、憔悴(cuì)梦寐(mèi)黄晕(yùn)3、指出划横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2、()()(2分)A、项为之强/强词夺理B、相顾惊疑/左顾右盼C、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D、怡然称快/心旷神怡4、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⑴爸爸有一次经常对我讲起他的童年趣事。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经过张老师的教育,使小明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8分)(1)《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

3、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一个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6、班会课上有四位同学都说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自己家庭的特色,你如何概括呢?请作必要解说。(4分)第一位说:相亲相爱第二位说:相依为命第三位说:相敬如宾第四位说:相安无事我说:。理由:。7、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2分)刘爽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8~9题。(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分)答: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二)阅读《童趣》节选,回答10~13题。(10分)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

6、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用4个字概括第二段文字:______________。(2分)1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第二自然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分别从选文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1)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2)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3、“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作者的夸张想象。作者是把________想象为山,将_____想象为树。(2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济南的冬天》语段,回答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