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78148
大小:1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4
《2015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歌词两首》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歌词两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教学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两首歌曲的演唱磁带或碟片。教材简析 本文是两首歌词,也是两首分别描写长江和赤子情怀的诗歌,所表达的共同情怀是爱国情怀、民族精神。 《长江之歌》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写出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作者把长江比作一位温情而充满力量的母亲,每一句话,都是雄浑的乐章,如同巨浪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读着它,就如同和着涛声,对着长江动情地诉说。 《我的中国心》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表达了海外赤子热爱祖国的真诚情怀。语言深入浅出,非常凝练。作者用“萦”字表达了对祖国的魂牵梦绕;用“烙”字表达了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重千斤”是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更是说祖国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澎湃”一词表达了对祖国浓烈的血浓于水的思念。歌词中还有很多地方,用词非常精当,表现出如倾如诉的平实风格,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游子正发自肺腑
3、地唱着自己心中的歌。 学习这两首歌词,除引导学生随文识写生字外,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透过字里行间,体验长江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以及无比伟大的情怀,感悟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体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解读与提示 *一、《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全诗共两节: 第1节:共三句。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春潮”“丰采”“惊涛”“气概”,体会长江的宏伟博大,抓住“甘甜”“哺育”“健美”“挽起”,体会长江
4、多姿多彩的“慈母”情怀。 第一句开篇直接用第二人称,把长江当作一个远道而来的美好形象,拉近了读者和长江的距离。第二句把长江比作温情而慈祥的母亲,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心底生发出对母亲河深深的依恋。第三句是作者面对母亲河长江的真情告白,荡气回肠。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随文体会“荡涤”“回荡”“磅礴”“灌溉”等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古老悠久,“荡涤”“回荡”“天外”等词语的运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江滚滚而来、滔滔而去的磅礴气势,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
5、脑子里浮现出巨幅的长江奔流图(有条件的可配合使用课件);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长江水清澈纯洁,长江的力量更是民族的力量,能推动新的时代向前发展。第三句把祖国儿女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推向新高潮。 最后一句“啊,长江!啊,长江!”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了,只是用这几个简单的字来表达对母亲河由衷的深切的热爱。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
6、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这首诗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第1节:以“河山只在我梦萦”开头,意在表达祖国的河山一直在梦中萦绕,“我”虽远离祖国多年,而中国心却永远改变不了的情怀。 第2节:第一句讲身穿洋装而心总是中国心。第二句用一个“烙”字,用“中国印”这个词,表明自己的“根”在中国。 第3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祖国的象征,它们都是那么亲切、有分量。 第4节:讲中国心已
7、经融入血液之中,连血液里的声音也是中华的声音,即使身处他乡,也改变不了中国心。 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以“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结尾,给人回旋往复的感受,让我们感到海外赤子的中国心是不可以改变的。 *课后第1题,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鲜活的语言。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在课堂上随机进行,也可与音乐教师联系,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学唱歌的时候,再一次熟悉歌词,背诵就迎刃而解了。 *课后第2题,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这种感情应让学生
8、在听歌曲和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去体会。 *课后第3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并体会歌词写法上的特点——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就好像在直接与长江对话。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地品读,反复地体会。 *选做题可根据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定,最好能够让音乐教师借用上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