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挂两支笔的孩子》word教案

2015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挂两支笔的孩子》word教案

ID:8653721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4

2015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挂两支笔的孩子》word教案_第1页
2015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挂两支笔的孩子》word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5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挂两支笔的孩子》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挂两支笔的孩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和过渡句。并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二)教学过程1、揭题。2、自学课文。①划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默读全文,划出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按“挂两支笔——不再挂笔——又挂上笔”的线索给课文分段。③划出不明白之处,质疑。3、检查自学情况。①当堂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题,同桌互查词语掌握情况。将“芯”与“心”、“沁”进行比较,通过搭配扩词进行巩固。②教师对“教授”、“作家”、“记者”等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些人都是文化人,有广博的知识,都受到人们的

2、尊敬。③讨论分段。学生汇报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分别是什么,然后讨论分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12自然段);第三段(13自然段)]借助过渡段和过渡句概括段落大意,完成作业本第4、5题。①当堂质疑,并讨论决定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一、二两段,了解陆小亮不再挂笔的原因。2、能摘录课文中带分号的句子。能用“无论……都……”及“虽说……可……”关联词语造句。3、初步明白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支圆珠笔

3、“妙极了”?(2)为什么课文在写笔的功能时要用分号?(复习分号的用法,3种颜色并列,3个分句并列。)(3)“无论到哪儿,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支宝贝笔”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陆小亮要这么做?用“无论……都……”这一关联词说一句话。2、学习课文第二段。(1)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哪句话是启下的?(2)“左右为难”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陆小亮之所以感到左右为难,是因为他想如果()老奶奶,();如果()老奶奶,();请按你的理解填空。(3)陆小亮终于答应给老奶奶写信了,可他写得那么“费劲”,课文哪些地方表明陆小亮写信很费劲?请边读边划找。(4)汇报交流。并练读这段话

4、。陆小亮为什么不再挂两支笔了?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上“虽说……可……”这一组关联词语来回答。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4、完成作业本第2、3题。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课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2、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的想象,把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的内容写下来。(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这一段是从哪两方面与前一段连接起来的?(①时间上。②内容上。)(3)王老师与陆小亮谈了什么话,才使小亮又把笔挂起来?请学生进行想象推测。a、同桌互相试述。b、教师作小结提示,强调想象要合情合理。c、展开想象,将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时说的话写

5、下来。2、小结全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醒学生可利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帮助概括。)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顺势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并请学生说明选择(3)的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