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49899
大小:148.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4-04
《2017春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7少年孙中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少、孙、跟、除、该、争、答、题”8个字,会认“山、书、思、先、少、讲、久、现”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小组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自信、自豪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正确规范书写生字。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个性设计课题7少年孙中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少、孙、跟、除、该、争、答、题”8个字,会认“山、书、思、先、少、讲、久、现”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小组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自信、自豪的情感。情感、态度、
3、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个性设计第一课时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许多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
4、”(板书课题)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学习任务: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d、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
5、、交流。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b、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
6、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指导学生学会评价。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2.巩固生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
7、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4.学生练习。六.布置作业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2.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
8、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