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

ID:8649733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_第1页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_第2页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网上呼救》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网上呼救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你喜欢上网吗?你上网一般做什么?  2.板书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  4.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一个美国孩子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及时获救的神奇。  (1)为什么苏娜在网上呼救?  (2)桑恩看到呼救时是如何想的?  (3)桑恩为苏娜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一个美

2、国男孩桑恩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苏娜及时获救,太神奇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苏娜最终能获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一)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将体会写下来。  (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汇报。让学生明白苏娜最终获救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原因有四:  1.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1)桑恩在美国,苏娜远在芬兰,他们相隔万里,没有互联网,苏娜不可能发出求救信号,桑恩也不可能收到求救信号。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美国和芬兰的位置,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2)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将近6点,桑恩发现求救信

3、号;6点14分,桑恩将苏娜的情况告诉了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6点24分,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不久,苏娜获救。  2.桑恩富有同情心。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1)“你能帮助我吗?”桑恩按键打出:“出了什么事?”(桑恩发现求救信号,立刻关切地询问。)  (2)“桑恩凝视着苏娜刚刚发出的信息……最后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  ①读这段话,引导学生抓住“凝视”、“赶紧”、“连忙”、“立即”体会桑恩富有同情心。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挺住!”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厉害了。”  桑恩两眼盯着

4、电脑屏幕,他叫苏娜说出她所在的地址。  ①“挺住!”一句中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表示语气坚定。)  ②桑恩为什么用粗体大字打出信息?(因为苏娜感到眩晕,桑恩担心她因看不见而失去信心。)  ③从“两眼盯着”中你体会到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1)出示句子:“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体会艾眉的惊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艾眉立即吩咐桑恩叫苏娜把当地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10分钟以后,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体会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4.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

5、  出示句子:“不久,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赶到了那所学校,救出了苏娜。”想象救援人员遇到的困难,体会救助的及时。四、拓展延伸  1. 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2.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灼痛:火烧一般的疼痛。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漫游:随意游玩。  ☆互联网的由来    现在提起互联网,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或许您对它略知一二,或许您已成为网上高手,但互联网的由来历史却是鲜为人知的。    互联网的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是隶属于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署的一个网络。这个机构开始的时候被称为“阿

6、帕”(ARPA:高级研究计划署)。“阿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美国为了军事研究,建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聘请罗伯茨设计网络,1968年,由罗伯茨设计的“资源共享的电脑网络”研究计划被批准。此后,在这个计划指导下建立的网络,就被叫做“阿帕网”,罗伯茨也就当之无愧地被人们称为“阿帕网之父”。  60年代广泛使用的网络都是中央控制式的。这种网络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如果中央控制系统受到攻击,整个网络就会瘫痪。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的保罗·巴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理论。在这种方式下,网络通信不像由中央控制那样简单地把数据直接传送到目的地,而是在网络的不同站点之间像接力

7、赛一样地传送。这种网络中数据的传送方式称做“包交换”(或分组交换)。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就是按照“包交换”的原理运行的。从此以后,阿帕网的规模不断扩大。    1970年,网络工作小组制定出最初的主机对主机的通信协议—“网络控制协议”,用来控制网络信号的传输。从此,阿帕网的运行有了标准,联入阿帕网的电脑日益增多。怎样使不同类型的电脑按照共同的方式、共同的标准来连接,成了阿帕网的关键问题。1973年,网络专家制定出了新的协议,就是我们现在还一直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1977年7月,阿帕网上已经有111台电脑,美国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