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决于人心向背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 (一)学生分组对文章内容逐段设疑、释疑。(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作答) (二)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出示投影,分别指明各层次学生回答) [投影四]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二段中: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④ 原因何在? 3、第三段中: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② 战争结果如何? ③ 为什么? 明确: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2、 ① 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板书) ②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③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板书) ④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 ① 第三自然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板书) ②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板书) ③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承接问题,教师进一步启发:“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指明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