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

ID:863512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3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_第4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核舟记yī魏学洢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

2、品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

3、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2、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三、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生字注音:yīm

4、ǐnwǎngyíyòujīxuānruòsǎnrán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zhětǎnjiǎozhǔqūjìrénxūyúfǔ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2、重点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ǔ):不相类似诎:通“屈”,弯曲衡:通“横”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3、通假字:①长约八分有奇:通释义:②诎右臂船:通释义:③右手倚一衡木:通释义: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释义:4一词多义:为宫室()佛印绝类弥勒()为中轩敞者为

5、舱()绝来此绝境()不足为外人道也()群响毕绝()明有奇巧人()高可二黍许()奇可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祌情与苏、黄不属()其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有良田美池之属()5、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2)分小组翻译(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教师重点讲解四、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生字2、朗读

6、全文3、思考与练习一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教学过程:一、复习:1、朗读全文2、重点词语解释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3、结构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分两层:第一

7、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奇巧(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大苏泛赤壁2.讨论第二段:(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

8、六字文句。(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核舟记》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核舟记yī魏学洢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

2、品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

3、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2、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三、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生字注音:yīm

4、ǐnwǎngyíyòujīxuānruòsǎnrán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zhětǎnjiǎozhǔqūjìrénxūyúfǔ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2、重点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ǔ):不相类似诎:通“屈”,弯曲衡:通“横”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3、通假字:①长约八分有奇:通释义:②诎右臂船:通释义:③右手倚一衡木:通释义: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释义:4一词多义:为宫室()佛印绝类弥勒()为中轩敞者为

5、舱()绝来此绝境()不足为外人道也()群响毕绝()明有奇巧人()高可二黍许()奇可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祌情与苏、黄不属()其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有良田美池之属()5、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2)分小组翻译(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教师重点讲解四、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生字2、朗读

6、全文3、思考与练习一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教学过程:一、复习:1、朗读全文2、重点词语解释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3、结构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分两层:第一

7、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奇巧(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大苏泛赤壁2.讨论第二段:(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

8、六字文句。(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