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25284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3
《川教版历史七下《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标准要求简单,川教版教材把本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三个子目:一是科技巨著部分,分为两个子目:《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是史学巨著部分,一个子目:《资治通鉴》。重点是明朝两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史学成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过渡时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观点。具备了一定的
2、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太高,且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流程上,为“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总结、点评——升华情感”;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来体验历史,掌握基本史实。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医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理解这些科技、史学巨著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地位与价值。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列表总结中国古代医学
3、、手工业技术和史学的成就促使学生会知表解法,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科技巨著、史学巨著的编写情况及价值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和编写李时珍等科学家、史学家的故事,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传统科技的杰出成就,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认识到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培养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历史情感;通过对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的学习,激发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
4、解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等人的贡献,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明朝两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二、难点:对《天工开物》的评价;对“编年体”含义的理解。传统科技的先进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外阅读。教学资源:课本,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学期,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上)的学习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
5、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课件展示:上册学习的科技、史学方面的文化成就)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以来的历史,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和史学方面还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感悟其中的真谛。(展示课题: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学习新课:(视频播放李时珍片段引入)一、《本草纲目》(课件展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图片) 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本草纲目》的作者、编写时间(朝代),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什么重要成就和影响? 生:阅读教材后,从课文提
6、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请几个学生发言。从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点评归纳。《本草纲目》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以毕生精力,亲身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历时近三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我国古代医、药并称,但医和药有区别,医学包括药学。医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药是给病人服用以消除或减轻病痛的物品。(要求学生注意李时珍是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 师:(课件展示:李约瑟的评论) 议一议《本草
7、纲目》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提示从成就和影响方面思考)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大字和小字资料、讨论回答。(生发言。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情感的升华。) 师:(小结归纳) 特点一:是一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共52卷,约190余万字,收入药物1800余种,比前人增加了370多种,记载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增加4倍,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医药学成就。 特点二:图文并茂,绘制了大量的插图(1100多幅)(课件展示<<本草纲目>>书影。形象直观地
8、说明此特点)。 特点三:“纲目分明”,分52卷、16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62类(目)。改进了中国传统和分类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