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

ID:8624454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_第1页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_第2页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_第3页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_第4页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教学实录〗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历史这门学课应该有一个点感性认识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板书,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下同)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我省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和县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

2、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两个简单问题:代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 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畜(chu4):

3、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六畜兴旺”。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六畜”为何物,但都能“猜”出几个来)。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有了比较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           (原始农业和定居,只要学生讲出来一项,就引导学生找出另一项来,我的几个班的学生都是先讲出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遗址: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

4、地。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向学生指明这几个词的本意,以免用错。)  制作陶器 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衡,瓶就直立起来。尖底瓶的制作说明半坡人已经通过长期实践,懂得了重心原理,并将它运用到汲水工具的制作上。  (学生回答的不好,没有抓住要点,我向学生提出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要讲道理,不能想当然

5、,要有条理,即我们前面所讲的科学精神。对尖底瓶要以“小口、短颈、粗腹、尖底、双耳”为主,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王先胜的看法,王先生认为不是汲水器而是祭祀用的礼器。我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是对的。许多时候,我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讲到有关瓦、陶、瓷时,出了点问题。六班的课,讲课时,看到对面实验楼大厅伸出部分的顶部,盖着红色的瓦片,就以此为例说起了瓦。学生马上纠正,那不是瓦,是瓷砖。惭愧!)  纺织 纺轮是最早的纺纱工具,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考古报告说,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居民遗址中,几乎都

6、有纺轮出土,纺轮使用时需加一根插杆,合称纺坠。纺坠是利用其本身自重和连续旋转而工作的。  捕鱼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指导演生看教材上的图“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像图”及“骨耜和石斧”。  不同点   北方        南方  气候温暖      气候湿润  种植粟、黍     种植水稻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

7、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学生的问题:  1.指导学生看书的图“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时,六班有学

8、生问“稻谷为什么是黑色的?”备课时没有认真看课文注释,让学生回答后,随便讲了几个可能?碰对了,运气不错,还胡乱地说到明十三陵(上课时忘了具体是哪个陵?课后查了资料,是其中的定陵)开挖及古文物的保护。二班和五班上课时,变成了我问学生。学生们的猜测:黑米;做饭时烧糊了;埋在地下与煤接触变黑了;  2.穴居:学生们想到了延安,还有一个学生想到了地道战。南方的房屋一个学生想到了吊脚楼。  3.有学生问“种子是从哪来的?” 〖教学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