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23068
大小:7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重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工业等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在变化知识结构:一第二课时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等因素的
2、改变而改变。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早期开发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地理环境地平土黏河湖沼泽广布发展缓慢原因分析:水稻棉花桑蚕生产科技进步使用工具改进和农技改良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人口迁移丰富全国粮棉桑蚕基地(2)成长阶段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下降破碎水网稠密(3)工商业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
3、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3、区域发展阶段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了解如下问题: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
4、段。概念形成资源状况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的耗竭矛盾加剧知识补充我国重要地理界线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1)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
5、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气候界线(1)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界线A:800毫米年等降水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缘--秦岭--淮河B:400毫米年等降水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C:200毫米年等降水线(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1月0Cº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
6、缘--秦岭--淮河3、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达标检测: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区域的共同特征是:A.区域轮廓形状B.河流水系C.经济发展水平D.地貌形成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相似性特征表现在:1)纬度位置2)地形类型3)气候特征4)土壤类型5)植被景观A.1)2)B.2)3)C.3)4)D.4)5)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地气候要素和数值差异最为显著的是:A.温度和热量B.气压和盛行风向C.降水和干湿状况D.季节变化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7、.距海远近B.纬度位置C.风带和气压带D.沿岸洋流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地以下农业中,主要由于降水量不同而形成的是:A.松嫩平原一年一熟,长三角一年两熟B、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长三角以水田为主C、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长三角粮食商品率低D、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长三角机械化水平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