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

ID:8619979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_第1页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_第2页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_第3页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_第4页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少版音乐六下《梁祝》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

2、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

3、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 1、鸟语花香;    2、草桥结拜;    3、同窗三载; 4、十八相送;    5、抗婚投坟;    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二、音乐赏析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

4、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祝》故事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呈示部: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淳朴美丽的爱情主题,然后和大提琴对答,比拟着梁祝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情景。在一段自由的华彩尾声过后,引入了活泼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沉重的大锣和大提琴、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

5、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这个由副题变化而来的抗婚音调与引子发展而来的封建主题交替出现,逐渐形成了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乐曲转入慢板,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的奏出了沉痛悲切的曲调,描写了梁祝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以散板、快板来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这里变化的运用了京剧中倒板和越剧中嚣板的紧拉慢唱的手法,逐渐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投坟。在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之后,锣鼓管弦齐鸣,祝英台转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长笛和竖琴将音乐带入了神仙的境界,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祝在天

6、上化成蝴蝶,翩翩起舞,人们歌颂着他们忠贞的爱情。 三、拓展 1、什么是协奏曲?(听《梁祝》各部节选,提示学生回忆什么是小提琴协奏曲)    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2、简介乐曲作者       何占豪(1933年—    )浙江人。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小提琴,并和几

7、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粱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陈钢(1935年—     )上海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毕业后留校任教。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